景德鎮,是中華陶瓷的代名詞。自宋真宗景德年間(西元1004年)開始製瓷至今,悠久聚積的江西景德瓷器文化,已經深刻影響世界整整十個世紀。
不過,大陸官方去年將「中國瓷都」的名號,頒發給廣東潮州,使得景德鎮的千歲建窯壽誕,過得十分難堪。壞消息傳來,景德鎮男女老少群情激憤,多位年輕律師,甚至義務要到法院上訴,認為景德鎮累積達十世紀的名譽,不能被潮州白白抹殺。
「潮州有量, 但景德鎮重質,」景德鎮市市長虞國慶強調,潮州大量生產餐飲相關的日用瓷器,年出口產值達130億元人民幣;景德鎮雖不及潮州的十分之一,但是在藝術成就上,不僅中國人肯定,連英國、日本品牌都遠遠不及。
沈痛情緒,一晃眼就過去。景德鎮上下腦筋一轉,決定不跟潮州正面相爭,開始打造景德鎮的國際級地位,並正式喊出「世界瓷都」名號。
這趟景德鎮的新文藝復興運動,一上路就順利成行。去年底,首度舉辦的「國際知名陶瓷產區市長峰會」,來了日本佐賀、瀨戶、韓國利川,還有英、美、法、義等國的陶瓷城市市長共襄盛舉,並發表宣言,肯定景德鎮的世界地位;今年10月中旬甫落幕的國際陶瓷博覽會,不僅得到國家商務部與江西省政府的全力支持,更有來自十一個國家的二十七個國際品牌,以及超過五百家的大陸業者與會,顯見景德鎮的國際號召力十足。
要拚世界格局
自古來,景德鎮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擁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元、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置宮廷用瓷,直至民國、共產政府時期,也都愛用景德瓷器致贈外賓。「清水燒的技術,就是從景德鎮流傳到京都的,」日本首大品牌京瓷(Kyocera)以輕薄細緻的清水燒享譽世界,京瓷中國總經理平戰國指出,景德鎮的燒瓷成就,不僅擁有高藝術價值,千年來發展的餐飲器皿文化,更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高齡七十六歲、仍堅持遠赴景德鎮參與陶博會的台灣陶藝大師孫超則認為,景德鎮有文化底蘊、有悠久歷史、有製瓷技術,更有世代累積專業人才,四者缺一不可,造就景德鎮的陶瓷盛世。
虞國慶語氣堅定地說,在全球華人心目中,景德鎮的名氣,遠勝潮州,要拚「世界瓷都」格局,絕對有機會。
不能「活在過去」
「不懂行銷, 很難有國際能見度,」廣召外國品牌參與陶博會的幕後推手、台灣法藍瓷(FRANZ)總裁陳立恆,這兩年來給了景德鎮官方不少實用建議。
陳立恆分析,景德鎮有名氣但缺乏創新,不瞭解普羅市場口味,更沒有以企業化經營手段,追上潮州、乃至於唐山、德化的出口規模。
尤其,國際市場對瓷器的品質、品類、硬度、質量的標準化要求愈來愈高,景德鎮自古沿襲的老方法、老觀念,實在難以因應。
的確,「世界瓷都」口號一出,有沒有真正的國際競爭實力,才是決勝負的關鍵。
今年甫接獲瑞典IKEA代工訂單的環球集團,是景德鎮改頭換面的領頭羊。環球集團董事長董克勤認為,「產業化陶瓷」是景德鎮未來不得不走上的發展方式,傳統的小型工作坊將很難生存。
董克勤說,景德鎮在歷史上有「官窯」「民窯」,後來則分別轉化成大型的國有企業,與一般民間的工作坊。不過,國企經營失當,無法打造出國際級品牌,造成數十萬員工只得下崗;小型的工作坊,則雖有完整產業鏈,但沒有對外擴張的能力,使得景德鎮只能「活在過去」。
找出代表中國的陶瓷拼圖
台灣名作家、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李家同曾經感歎,中國人發明了瓷器,瓷器的英文名字就是「china」,可是全世界各大百貨公司賣的瓷器,幾乎都產自歐洲與日本。
從小在景德鎮土生土長的董克勤則苦笑著說,中國是陶瓷的發源地,如今卻沒有一個世界級的陶瓷品牌,這是很大的缺憾,「景德鎮的新文藝復興城市運動,起碼要打出一個國際品牌,才算成功。」
英國瑋緻活(Wedgwood)品牌大使、也是瑋緻活家族第九代的湯姆‧瑋緻活(Tom Wedgwood)從不避諱講出瑋緻活的成功祕訣。他說,陶瓷賣的是一種「想望」,一種文化態度,「瑋緻活這個精品品牌,就是英國文化展露在陶瓷上的代表,人們花大錢買了、使用了,就可以填補他們心中缺少的那一塊英國拼圖;現在,代表中國文化的那塊陶瓷拼圖,似乎還沒有被人找到,這是很大的機會,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