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全球2022年賣最多的,不是特斯拉(Tesla),而是大陸的比亞迪(BYD)。銷售量摘下冠軍桂冠後,比亞迪下一個計畫大力投入自動駕駛。
車市旺季的暑假,比亞迪發布了高階智慧駕駛輔助駕駛系統「天神之眼」,咸認這是比亞迪朝向智慧化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比亞迪是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達到180.25萬輛,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唯有特斯拉能與之相比,在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領域,則是冠絕全球。
只是,與卓越的新能源技術相比,在自動駕駛方面比亞迪不算領先。
做電池起家的比亞迪,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手機鋰電池供應商,主要客戶有摩托羅拉等世界知名手機企業。轉型做汽車後,核心產品也轉向電池續航、安全性以及汽車的電動化相應技術。
在刀片電池、混動技術、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等領域,比亞迪的車型均屬於世界領先水準。
上海成立智慧駕駛研究部門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如今,比亞迪如火如荼展開了「下半場」的轉型。
據瞭解,比亞迪近期招募了4000到5000名軟體工程師,專注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研發。
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比亞迪自動駕駛工程師分散在公司的各個部門,但去年比亞迪已在上海成立了一個智慧駕駛研究部門,新部門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比亞迪高階自動駕駛能力上。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在2023年5月舉行的一個投資者論壇上則表示,公司在自動化及智慧化技術方面並不領先於他競爭對手,但將於兩至三年內提出各種類型的創新。
轉型在今年下半年,比亞迪「漢」車型上初現雛型,新車型搭載自動駕駛晶片地平線征程5,這是輝達(Nvidia)自動駕駛晶片Orin的低成本替代品。
屆時,「漢」將擁有與特斯拉自動輔助導航駕駛「NOA」(Navigate on Autopilot)相當的功能。
立法通過,為自動駕駛開路
一位大陸商業趨勢觀察家分析,王傳福「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慧化」的判斷有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依據。
首先,大陸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衷是環保、節能,比亞迪研發專注能源轉化領域,與這一初衷契合。
2010年前後,大陸推出了各項鼓勵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比亞迪借此東風發展迅速。
比亞迪也意識到智慧駕駛代表未來趨勢,早在2015年便與大陸智慧駕駛的先行者百度合作,但在自主研發投入方面「按兵不動」。
其次,大陸在自動駕駛方面立法尚屬起步階段,智慧汽車市場尚未發育。
2017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乘百度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北京五環行駛,因無人駕駛在大陸尚未合法,最終獲得了交警開出的大陸第一張無人駕駛罰單。
到了2021年,則是大陸智慧駕駛立法元年。官方發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首次從法律上對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進行道路測試、通行以及違法和事故責任分擔規定等方面做出界定。
隨後,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 等,相關法律體系逐漸建立。
有了法律依據,大陸智慧駕駛市場的發展預料將加快速度。這也是此前,比亞迪一直持觀望態度、現在卻大力投入的原因。
專家指出,隨著銷量的突破和朝向高端化發展,智慧化是比亞迪必須要補齊的一個弱點。未來,比亞迪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智慧化將是關鍵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