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相關文章
傳比亞迪從泰國進口登台銷售!經濟部:研議管制措施防堵
媒體報導,中國車品牌比亞迪有意進軍台灣,擬透過台灣代理商從泰國進口登台銷售。經濟部今天表示,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車輛安全、資訊安全及產業發展等考量,將嚴予防堵中國品牌車以各種方式進入台灣市場。為防堵中國品牌車從第三地來台,經濟部將研議管制措施,預計年底前公告。鏡週刊報導,中國電動車比亞迪台灣代理商日前
與比亞迪代理商餐敘惹議!立院總務處長廖炯志:無業務往來,未違反規定
媒體報導,立法院總務處長廖炯志與中國電動車比亞迪的代理商太古汽車餐敘,恐踩政風紅線。廖炯志今天表示,與餐敘對象沒有業務往來關係,未違反「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是非清白,不容被誣衊。鏡週刊報導,7月28日晚間,比亞迪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夜宴立法院高層,包括正、副院長辦公室幕僚及廖炯志都受邀出席;報導指出
比亞迪「披著羊皮」要來台了?經濟部祭四大反制:路上都是大陸製汽車,能看嗎?
中國電動車比亞迪勢如破竹般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讓本土汽車業者憂心,其恐透過第三地轉運、挾低價競爭進入台灣,衝擊車市。從法規與實務面看,比亞迪有可能進入台灣市場嗎?日前,車界傳出,去年全球銷售427萬輛汽車,賣贏通用、福特、本田等老字號車廠,首度躋身「2024全球車企銷量排行榜」第五名的比亞迪(全球銷
中國汽車產銷破千萬輛!電動車卻為何「愈賣愈虧」?
中國新能源汽車業正掀起一股「反內捲」浪潮,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車企高層紛紛跳出來表態拒絕內捲式惡性競爭,政府、行業協會也表態贊同。其實大陸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已是人人皆知,但為何這次「反內捲」聲勢如此浩大?「反內捲」究竟是在「反」什麼?光是2025年1~4月,中國大陸汽車的產銷量便雙雙突破1000萬
從電動車到半導體,未來都將產能過剩?
最近,中國電動車在全球大放異彩,引起美國和歐盟極大壓力,指責中國「產能過剩」。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無論從「比較優勢」或「全球需求」角度來看,都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要研究這個題目,可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第一、去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就是產能過剩。在全球化理想情境下,全世界大部分製造都在中國,而
新能源車造王者,揭密台灣供應鏈布局
「汽車首超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第一支柱!」「汽車業產值占總GDP的比重已達8%,占製造業產值更有三成之多」……,都是形容現今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盛況。風風火火的背後,新能源汽車功不可沒。 「大陸吃肉,台廠跟著喝肉湯。」以往只要中國大陸某個產業爆發,台廠也有機會雨露均霑,這次在新能源車領域,台廠也掌握住了
特斯拉、比亞迪新勁敵:「油電混合車」能取代電動車成新寵?
在全球市場,由於經濟衰退、政府補貼減少,導致電動車的銷量在可預期的 2024 年增長有限,但這代表電池、電動車會式微嗎?或許不會,只是這個產業變化的腳步比我們想像中還緩慢一些──但可預期的變化是,愈來愈多人選擇的是被稱為 Hybrid 或 PHEV 的混和動力汽車,而不是純電車。雖然這不等於是電動車
想成為一流公司,請前進一流市場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尤其是電動車,更已形成一方之霸,例如目前已打敗特斯拉的比亞迪。這樣的崛起方式,值得台灣思考與借鏡。德國總理蕭茲最近訪問中國大陸,率三名部長和眾多企業家展開訪中行程,首站即造訪德國博世集團與中國大陸的合資公司。中國已連續八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蕭茲訪陸,說明德國企業對
比亞迪銷量竄上全球第一,超低價成「特斯拉殺手」?
全球電動車市場放緩,但中國車廠比亞迪似乎未受影響,計畫往海外擴張,2023年銷量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比亞迪是如何做到的?對全球的電動車產業來說,今年可謂是多事之秋。 首先,是市場榮景不再。 今年初,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特斯拉財報拉警報!利潤低、股價跌,還被川普說是騙局
馬斯克的特斯拉24日公布第四季財報,營收和利潤皆低於預期,盤後股價更下跌6%!外媒分析,降價策略和新車的研發成本,都是原因之一。而2024面臨更多變數,銷售成長甚至可能更加疲軟。特斯拉24日公布第四季財報,營收和利潤皆低於分析師預期,電動車業務的營收僅年增1%,盤後交易下跌近6%。 財報顯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