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中出現瓶頸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怎麼辦?麥肯錫經常教育新人要保持「PMA」。「PMA」是英文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的縮寫,指的就是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也是麥肯錫工作法中很重要的一條法則。(本文節錄自《麥肯錫經典工作術》一書,作者:莊雲鵬,以下為摘文。)
有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家中遭竊,竊賊偷走了好多東西。羅斯福的一位好朋友聽說了這件事,連忙寫信安慰他不要傷心。
誰知羅斯福卻回信說:「謝謝安慰,親愛的朋友,可是我現在很平安也很感謝生活。第一,竊賊偷走的只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到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偷走的只是一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不是我。」
對於任何人來說,被盜都是一件不幸的事,然而羅斯福卻找到了感謝「不幸的事」的3個理由。
這告訴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生活。在職場中,尤其是當我們處在工作逆境中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正面態度。
遇到問題,先別急著垂頭喪氣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上班途中擠捷運時,不知道被誰踩了一腳,剛換的新鞋留下了黑黑的印記,愉悅的心情一下子被烏雲籠罩。
倘若你把這件小事放大,就會毀了你一天的心情。然而如果換個角度思考,你就會覺得快樂許多。「幸虧是別人踩了我的腳,而不是我踩到別人」、「還好只是鞋子髒了,要是腳受傷了,那就麻煩了」。
在工作中也是這樣,既要看到問題的存在,也要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一點困難就垂頭喪氣,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我們見過很多剛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每份工作只做兩、三個月就跳槽。被問起為什麼會頻繁換工作時,他們總有諸多藉口,比如「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工作壓力太大,薪水太低」、「我沒有工作經驗,做不好也是正常的」、「我覺得這份工作無法展現我的價值」等。
然而事實上,只是因為自己在一份工作中遇到了困難,或是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就盲目驟下結論,給這份工作和自己判了死刑:「不適合自己」、「還是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吧」。
可是,年輕人,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你喜歡的工作」呢?
工作中出現瓶頸?麥肯錫:保持「PMA」
那麼,當工作中出現瓶頸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怎麼辦?麥肯錫經常教育新人要保持「PMA」。「PMA」是英文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的縮寫,指的就是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也是麥肯錫工作法中很重要的一條法則。
常言道:「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當我們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的時候,就一定可以走出瓶頸期。
在麥肯錫,對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而不是「有出力就好」,這樣取得成果的人是非常受人尊重的。這種完全融入工作中的人,會用他的那種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全神貫注的集中力將你折服,給你一種前進的動力。
剛剛踏進一家新的公司,一切都很陌生。公司的制度、運行模式、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你身邊的新同事等,都是你不熟悉的。而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你融入新公司、進入工作狀態的阻力。
可能你有著極高的工作熱情,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發揮,那麼也將無法取得理想的成果。這時候你更加需要保持「PMA」,累積實力,甚至必要的時候毛遂自薦,為自己取得理想的成果打下基礎,創造條件。
要知道,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坦誠、努力向上的人總是更容易給上司和前輩留下深刻印象,並博得好感。謙虛、多與人交流,並虛心接受別人的指導,肯定會獲得更多機會。
人際關係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
人際關係心理學認為在交往中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這稱為「首因效應」。麥肯錫人認為,保持PMA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開端。
這是形容某位元男性的詞彙,文字是一樣的,只是順序不一樣而已。
讀完A組,我們會覺得這是一位「有知識、勤勉、認真」的男性,而B組則給我們留下了「喜歡批判、固執」的印象。
這就是「首因效應」的作用。而PMA這種積極樂觀的處事態度,同樣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沒有一種工作能令人百分之百滿意,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正確冷靜地處理遇到的問題,才可以讓你在工作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