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級研究中心產學合作解決產業問題,以實習制打造「人才培育一條龍」,產學攜手培育搶手人才,明志科大實踐成為產學研發型大學、邁向永續的硬實力。
「培養技術落地、動手實作的人才,一直是明志科大的DNA,加上3萬校友在業界開枝散葉,讓學校與業界有很深的鏈結,進而成立十大校級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正是明志科大發展成為產學研發型大學的優勢。」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表示,包含綠能科技、智慧科技、電動載具、生技醫工、環境永續等領域的十大校級特色領域研究中心,透過組成跨領域研發團隊承接產學合作案,攜手解決產業實務問題。舉例來說,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所發展鋰鐵電池,可應用在電動車車用電池與儲能電池等;而智慧載具研發中心聚焦電動商用車技術,串聯這二大研究中心的亮點,將可讓技術發展更具優勢,展現明志科大邁向產學研發型大學的硬實力。
特色研究中心發展多元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
劉祖華表示,研究中心的技術能量豐沛,與多家知名企業產學合作,包括台塑企業四大公司、台塑新智能、南亞科、漢民科技、華新麗華、英業達及國眾電腦等合作開發案,近三年產學合作金額年年破億元。同時,明志積極打造親產學環境,「讓校內跨域團隊鏈結校外資源,一起為產業解決問題,不僅縮短研發時間,透過產學研催生技術落地,累積明志技術創新與未來產品化的實戰力。」劉祖華強調。加上,明志重視師徒制的傳承,在執行產學案的過程中,老師會帶著學生進行產業界提供相關專案研究,同學也可以藉由老師的指導,解決產業問題並探索興趣。
而明志獨特的「工讀實習制」,更是人才培育與產業真實需求接軌的關鍵!劉祖華說,學生實習前有輔導座談、職前素養訓練課程;100%大三學生參與實習,實習一年擁有正職薪資、勞健保及勞退金提撥,進入真實職場工作,強化實務能力,學校也有輔導老師定期訪視,了解學生工作情形、給予協助;「大四回到學校,學生更能體認所學不足之處,進而強化專業,畢業後無論是就業或升學研究也更有幫助。」此外,明志與台塑、南亞科推動「公費生制度」,成績或實習表現優異學生,除了有高額獎助學金補助,畢業後即可進入企業任職,不僅畢業即就業,「薪情」更具漲勢,足見證明志人才深獲業界肯定。
看準產業對於AI與電動車兩大領域人才需求,明志科大「人工智慧暨資料科學研究中心」致力工業人工智慧研發,並催生「工業人工智慧學士學位學程」,以跨域AI課程,加上產學實務研發案的實際活用,培育學生AI技術應用在各專業領域的實戰力。智慧載具研發中心聚焦智慧電動商用貨車開發,從建置整車技術,並整合完整之次系統與零組件供應鏈團隊,由台塑貨運攜手中小企業投入開發國產電動商用車,在此過程中,整合理論與實務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機會組成團隊,共同研發設計或測試一個複雜的系統,期許建立供應鏈、資源、人才等生態系,為臺灣產業培育關鍵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