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累是正常的,生活本就很累;覺得沒有熱情也是正常的,打擊總是消磨人心。但我們是專業的,我們是心再累都會微笑的專業人士,所以會一直做下去,會一直做好。(本文節錄自《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一書,作者:林育聖,以下為摘文。)
嗨嗨,最近工作會不會有點累了呢?
我們都常有莫名的疲倦感,來自於每天重複的生活。
讓我印象最深的疲倦感,是高三要準備考試的過程,一開始拚勁十足,目標前三志願。隨著時間一直在倒數,卻有一種永遠到不了盡頭的感覺。
讀的書愈多,考的分數愈高,愈不懂人生到底在做什麼。
記得考完的那一天,我走出考場,覺得太陽好大啊,為什麼以前都沒看見呢?
在那一刻,好像我的人生才剛開始。
我們累,大多不是因為真的做了很多事,而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要做。不知為何努力的累,才是真的累。
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人這樣問過我:「對於寫作立業,有失去熱情的時候嗎?」
我心裡只想,沒有熱情是正常的,一直有熱情才可能有病。
難道沒有熱情,就要放棄了嗎?當然不是,熱情只是一開始的契機,不是維持的原因。
再有熱情的人,也可能在某一天,把熱情花完了,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工作還是要繼續,只是不再依靠熱情走下去了。
要將寫作當成專業,就不能說自己沒靈感寫不出來,也不能說自己失去熱情而不想寫。那不過是將這件事當作業餘玩樂而已。
工作該專業,專業才工作。
我被退稿時會心情不好,但仍會仔細詢問原因、分析狀況,然後做出修改,而不是拍打鍵盤大罵,或是上臉書罵人。
我寫不出來時,會翻閱自己的資料庫,運用架構與句型去寫出適合的句子,而不是想要包袱一揹,逃出辦公空間,關手機拖稿。
我覺得累,依然得寫出這個禮拜該出的內容,回覆客戶與學員訊息,做好該做的事。
這是專業告訴我該這麼做,無關熱情。改稿這件事很消耗熱情,卻是專業該做的事。
我們一定希望別人工作時充滿熱情,但我們更該希望對方專業,才不會在去餐廳時,擔心遇到一個失去熱情的廚師所端出的菜色。
我們也應該是有熱情的選擇,然後專業地做好,保持自己的品質,這樣才會受人尊重。
會累是正常的,生活本就很累;覺得沒有熱情也是正常的,打擊總是消磨人心。但我們是專業的,我們是心再累都會微笑的專業人士,所以會一直做下去,會一直做好。
很多事一開始都只是些微的熱情、一點趣味、一點好玩與好奇,最後卻成為了我們的專業,成為我們影響別人的成就。
開始做這些事的你,不需多偉大的理由,也不用什麼使命般的開端,只要思考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專業角色。這並不容易,卻值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