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事生產微型馬達風扇的建準電機對一般消費者聽來陌生,但建準的英文品牌「SUNON」在全球微型風扇市場上卻是赫赫有名。
建準風扇的全球市占率不僅高居第二,世界上每三台筆記型電腦中,就有一台配備建準的產品,此外,無論家電、通訊、汽車產品都能見到建準風扇的蹤影;更驚人的是,建準還發展出全球最小的毫米風扇,體積不到一立方公分,比襯衫鈕釦還小!
這最小風扇的發明者、建準董事長洪銀樹,卻是一百九十公分高的巨人。「他比李登輝還高,」建準企劃部經理巫俊宗笑著描述他對洪銀樹的第一眼印象。
出生於戰後貧寒年代,今年五十七歲的洪銀樹,滿頭銀白,臉上滿布白手起家留下的歲月刻痕。但他卻是永遠的自我挑戰者,創業至今三十多載,無時不刻在思索如何推翻過去觀念,創新再創新。
向學心打敗低學歷
因此,他不僅年年獲發明獎,更在去年號稱「科技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中,獲得個人特別獎項;連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都敬稱他為「台灣馬達之父」。
洪銀樹並沒有高學歷,連念高中都是跪著向父親求來的,因此他特別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
役畢,跟多數的南部孩子一樣,他北上求發展,無一技之長的他,第一份工作是機器維修員,天天騎腳踏車來回為台北客戶做維修;半年後,洪銀樹南派高雄分公司,開啟了與高雄的不解之緣。工作期間,他都利用下班時間進修機電課程,長達五年不曾間斷。
想像比知識重要
二十五歲時他走上創業之路,直到三十一歲那年,好學的他讀到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的文章提及:「未來科技利用量子力學的原理,可以將美國國會百科全書存入一顆微塵般的晶片,」令他大為震撼。
當時普及的還是龐大的IBM超級電腦,洪銀樹卻已經開始想像人手一台電腦的畫面。深諳馬達風扇的他,想到每台電腦都需要微型風扇的商機,當下決定朝「輕薄短小」的方向發展。
1980年,洪銀樹成立建準電機,專攻高精密小型馬達風扇的製造。如今,建準靠著體積大幅縮小的「直流無刷馬達風扇」與長壽低噪音的「磁浮馬達風扇」兩項前無古人的新發明,得以脫離代工命運並且立足全球。
坐擁風扇王國,洪銀樹深深感覺「光勤勉是不夠的,」他用觀察經驗舉例,中國大陸土地廣闊,很多地方都牧養牲畜,居民也十分勤勉,希望日子能過得更好,但是「多少牲畜才能向美國換一架七四七飛機?努力是必須的,但卻不夠,一定還要動腦筋創新研發,才會發展。」
此外,品質更要嚴謹把關。例如磁浮馬達風扇,就是花九年時間不斷實驗之後得出的成果。儘管曠日廢時,但洪銀樹認為九年實驗是必須的,「要確定品質好我們才賣,才能避免客戶的不便,畢竟我們與客戶是共生共榮的。」
991的出貨要求
「老闆要求的馬達不止要低噪音,更要有好的聲音品質,讓消費者聽得舒服,」建準研發處副處長賴進龍表示老闆不僅重研發,更重品質,因此在四年前率先引進「音響性能實驗室」,模擬真人的聽覺感受,找出風扇運轉時最能為人體接受的聲音。
與建準合作近二十年的下游廠商又中科技副董事長吳清林談到洪銀樹對品質的執著也深感敬佩,像在出貨上「他(洪銀樹)以前要求必須做到『983』,就是良率達到98%,三天交貨;現在更進一步要提升到『991』,」吳清林笑說現在二十四小時都是戰戰兢兢地在接建準的單。
如果說研發和品質是建準的利基,那建準引以為傲的「SUNON」品牌,以及名列前茅的專利數就是其後盾。
創立建準前,洪銀樹曾經自行創業專做馬達代工,當時他就研發出能三百六十度旋轉的「涼風扇」,而且在行銷上別出心裁,特別選在冬天推出,希望讓消費者在「南國的冬天」能感受涼風扇的威力。
用品牌走自己的路
由於效果佳,加上沒有競爭者,很快地造成熱賣。但是忽略「品牌」與「專利」的他,很快便被模仿的對手以低價策略打敗,雖是獲利收場,但深受衝擊的他,從此堅持自創品牌的路。
此外,在建準起步之初,曾一度得到IBM的青睞,希望把所有產品獨家交給IBM安裝銷售,「當時小工廠多半一口答應,我為了理想忍痛放棄,」雖然曾因此陷入訂單少、風扇堆滿倉庫的創業危機,但是他不後悔,也因此,今天的建準產品得以為蘋果電腦、戴爾、IBM等國際大廠所採用。
對於專利,洪銀樹同樣執著。「錢再賺就有,但專利今天不申請,明天就沒了,有專利才能劃出領域。」
建準成立六年後,才取得第一張專利,當時洪銀樹一口氣申請了二十三國專利,花費超過300萬元,當時高雄火車站前精華地段一棟透天厝才不過100多萬元!
但隨著時間積累,建準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專利證書已經高達八百件。根據《MIT Technology Review》所做的2003在美專利數統計,建準的專利數在台灣電腦廠商中名列第六,僅次於鴻海、威盛等大廠,並在宏碁、仁寶之前,專利讓建準穩居馬達風扇業的霸主地位。
不過,目前仍擔任建準副董事長的鴻進科技董事長黃江城對建準的專利「多而不精」提出警訊:「不能為了專利而專利,專利要有產品,要發揮得出去才是好專利,否則會是種浪費。」儘管已不干涉建準內部事務,但同是建準創始人之一,黃江城對公司的健全發展仍有深厚期許。
另一方面,2000年上市的建準雖營收年年攀升,但每股盈餘卻每況愈下。對此,洪銀樹解釋是為了擴大產能,公司一年前將總部整合至目前的前鎮加工區,並新增了許多設備。
「站直是無法跳躍的,要先蹲下才能跳得高!」一如往常,洪銀樹的眼光總在遠方,他相信開源重於節流,因為他要經營的是賺錢的企業,而不是省錢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