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晶半導體是2004年國內最賺錢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公司,尤其適逢十周年慶,場面盛大,冠蓋雲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更當面稱許,看好力晶未來躋身全球前三大DRAM廠之列。檯面上縱橫商場的董事長黃崇仁,檯面下卻有一片鮮為人知的心靈花園,那就是繪畫。
在台北十樓辦公室裡,牆上看不見晶圓照片或高科技產品,取而代之的是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等印象派名家的畫作,這些都是黃崇仁從海外拍賣會標來的真跡。其中最顯眼的作品,是擺在門口左側的一幅作品,仔細一瞧,這竟然是出自他的畫筆之作。
這幅仿印象畫派的作品,是黃崇仁年少時期的得意之作。他摹繪歐洲風景明信片,陽光、流水與樹蔭,畫面充滿鮮豔色彩與活潑的筆觸。
這幅畫對黃崇仁意義深遠。當時大學甫畢業的他,正面臨生涯的第一個重要抉擇,該何去何從,作畫過程讓他潛思反省,最後決定離開台灣,獨自赴美進修,也埋下日後自立創業的念頭。
黃崇仁出身淡水竹圍醫生世家,父親黃當時是台灣早期留學東京帝大學醫的知識分子,而家族內成員更與藝文界密不可分。姊姊黃毓秀自小學習聲樂,表哥許博允如今是新象藝術的執行董事。從小沈浸在藝術的他,從十歲便開始學畫,一直到大學都未間斷,而他的啟蒙老師就是國內已故的油畫大師廖繼春。
當時父母要黃崇仁練小提琴,但他執意學畫。黃崇仁回憶,當時他看姊姊照著譜練唱,覺得照本宣科很無趣,反觀鄰居小朋友學畫,畫得開心,心想要學就要學能照著自由意識發揮的才藝。於是小小年紀的他自告奮勇,每週一次走到廖繼春家中習畫。
創業如作畫:忠於自我
廖繼春印象派的繪畫風格,不但影響了黃崇仁的畫風,印象派尋求自由的精神,更影響了他一生的處世哲學。
除了風景,黃崇仁也畫靜物,在求學時期黃崇仁創作達到高峰期,「我鍾愛視覺感,喜歡顏色變化。」他畫好的作品,大多送給親朋好友,而最滿意的作品,就擺設辦公室供同仁欣賞。
黃崇仁不但師法印象派自然的繪畫風格,更心嚮往之,從繪畫找到心靈解放的出口。
印象畫派興起時,曾在歐洲畫壇上掀起一波革命,因為印象派強調線條模糊,採自然光影,在當時主流的巴黎沙龍派眼裡,根本是牛鬼蛇神。
但這段歷史,看在當時習畫的黃崇仁眼裡,卻是主張自我、尋求解放的最好象徵。身在重視規矩禮俗大家庭裡,他一直希望能擺脫束縛,「印象派裡的忠於自我與不妥協,深深吸引著我,」黃崇仁說。
看黃崇仁的畫,可以感受到他無拘無束的活力。如同他最喜愛的印象畫派風格,色調豐富、線條活潑率真,帶著忠於自我的美感。力晶副總經理譚仲民表示說,他的畫看起來熱情洋溢,如同他的人一般充滿衝勁。
不照本宣科、忠於自我的繪畫性格,正是黃崇仁創業人生的動力。
在半導體業闖出一番成就的他,其實前半生際遇與科技業毫無關係。台大物理系畢業後,黃崇仁因對醫術產生興趣,出國深造醫學工程,返國後在台北醫學院與台大當了四年教授,過著令人欽羨的教職生活。但他並不因此滿足。
當時黃崇仁年過三十五歲,他捫心自問,是否該如此過一生?還是仿效許多畫家終其一生不斷超越自己?而自己的人生畫板還有許多空白等待填滿,創業就是為了在人生畫板上填上色彩。
因緣際會下,他得知DRAM缺貨正熾,極具獲利空間,科技門外漢的他,在1994年毅然決定投入市場,揮灑自己的創業版圖。沒想到DRAM產業從此走下坡,2001年科技產業泡沫期間,連續三年虧損共新台幣81億元,吃了不少苦頭。但不服輸的他,一步一腳印實踐自己的創業夢,如今十年過去,力晶終於開花結果,成為國內最賺錢的DRAM公司,去年獲利預計超過新台幣200億元,EPS上看5元。
黃崇仁鍾情繪畫,也喜歡買畫。辦公室內收藏許多名畫,他定期至蘇富比等國際拍賣會上標畫收藏,黃崇仁的台北辦公室有一間收藏室,珍藏多幅他從海外得標的「戰果」。未來,他打算另闢畫室,希望在六十歲時能辦一場個人畫展。
如今公務繁重暫時放下畫筆的黃崇仁,仍從逛書店買繪畫書籍、收藏畫冊獲得滿足。
黃崇仁閱讀廣泛,從藝文、哲學到醫學理論都是他涉獵的範圍,各類藏書上萬本,辦公桌兩側更是堆滿了各類書籍。曾經在美國出差時,客戶見他兩手抱著剛買來、重如磚頭的原文書,還以為黃崇仁在學校進修。
熱愛閱讀的黃崇仁,對於購書、藏書的熱情,不下於作畫、買畫。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就曾表示,黃崇仁是誠品購書額度最高的黃金會員。
其中黃崇仁最喜愛收藏畫冊。尤其印象畫派時期的幾位大師,包括莫內、雷諾瓦等,他都不會錯過。其中莫內的畫作最吸引著他。他認為莫內畫風沿襲古典,但多所突破,早、中、晚期的作品意境各有不同,技法也各有巧妙之處,「不同心境、不同的時空下欣賞莫內的畫,都有不同的趣味,」他說。
習畫、藏畫、閱畫,黃崇仁的人生因繪畫而豐富,他打趣地說,未來十年若事業能順利交棒,退休後他打算開展自己藝文的新人生。開畫展、投資畫廊、推廣藝文活動,都是他有興趣的領域,屆時他的頭銜不再是「創業家」,而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