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相關文章
「這數字」創10年新低!胡偉良:台灣房市崩盤的4大現實徵兆
表面平靜的台灣房地產市場,正滑向一場靜默的風暴中心。2025年上半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創下近10年新低,雙北、新竹、高雄等主要市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萎縮逾25%。與此同時,新屋與舊屋待售存量卻分別激增18.7%與25.4%,供需失衡的剪刀差不斷擴大。當政策制定者仍滿足於房價數字的「表面穩定」時,市
政府連續多年打房,首購族依然買不起?胡偉良:房市產生顯著變化,問題是……
政府多年來一連串的打房之下,房市確實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央行希望達到房市軟著陸,但其成效與合理性如何?打房政策有什麼潛在問題與爭議?胡偉良從總體經濟、金融市場、房價結構與政策效果面進行全方位評估如下。一、央行觀點的政策動機是否合理?政策效果是否達標?1.金融穩定性考量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達37.1%(截至
讓民眾買得起房不是靠打房!胡偉良:「這關鍵問題」才是房價高漲主因
當前台灣房價居高不下,政府持續以「打炒房」為名祭出各種限制政策,從限貸、限購、限售,到強化囤房稅與建商信貸控管,似乎希望透過行政力道「壓低房價」,讓民眾能買得起房。然而,這種以為靠打壓需求就能讓價格下跌的思維,既不符合經濟原理,也與現實脫節,反而扭曲了市場,造成更大的長期結構問題。供給長期不足是當前
央行「無差別打房」引發台灣「3大房市亂象」?胡偉良:政策應先考慮「這點」
台灣房市近年在高房價、高利率與政策干預下呈現分化發展。尤其自2024年起,央行陸續實施限貸成數調降、選擇性信用管制、貸款集中度限縮等措施,初衷為壓抑炒作、穩定金融秩序,然而這些「一體適用」的政策,未考慮北中南房市條件落差甚大,反而導致不同地區產生截然不同的混亂與副作用。本文將從三區房市特性出發,深入
台灣打房愈打愈漲?專家胡偉良為當前房價過高獻良策:4大分析、3大解方
台灣房市問題的本質是「供給短缺下的成本推動型通膨」,品嘉建設胡偉良主張的「擴大供給」路線是唯一解方。若未來3年能使「住宅使照量提升至每年15萬戶以上」+營建成本年增率壓至<3%」,預期房價漲幅可收斂至通膨+1~2%,實現軟著陸。反之若持續以政策壓抑價格,只會加劇供需失衡,醞釀更大漲勢。打房政策無法解
胡偉良觀點:從新加坡居住正義,看台灣、韓國打房失敗的「3大共同原因」
台灣和韓國多年的打房措施,多見雷同之處,但皆未見成效,都是在壓抑需求,而少從增加供給上著手,相較之下,新加坡的制度更能真正的照顧到民衆的居住需求。以下是針對台灣、韓國、新加坡三國住宅政策的制度性比較、成效評估與建議分析,從根本邏輯、執行效果、民眾感受與長期社會影響進行深入探討。一、三國住宅政策主軸比
再多限貸限購都是杯水車薪?胡偉良:房價愈打愈漲,背後「2大結構問題」
台灣的房價問題,已不是一天兩天的現象。然而,近年來政府屢屢「打房」,從限貸、實價登錄、重稅、禁轉約到預售屋管制,每一次聲勢浩大,每一次標榜居住正義,但結果卻總是令人失望:房價不跌,反而愈打愈漲。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制度錯置與政策方向失衡所造成的結果。最關鍵的是,政府始終只治標不治本,只壓抑需求,卻不
台灣房價打不下來的真相?胡偉良:「這些」錯誤政策加劇市場扭曲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於政府長期以來對房地產市場的錯誤診斷與治療。現行打房政策主要圍繞在壓抑需求面,包括限貸措施、稅制調整與交易限制等,這些手段雖然短期內可以抑制交易量,卻無法治本,反而造成市場機能扭曲。經濟學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當供給缺乏彈性時,單純壓抑需求只會造成價格僵固甚至反彈。台灣都會
「銀行集中度管制」嚴重扼殺房市?胡偉良:政府須立即檢討3點
當前政府為壓抑房價,祭出各式打房措施,從限貸、選擇性信用管制,到建商餘屋稅、囤房稅等政策,一波接一波。然而,房價並未因此有效回落,民眾購屋壓力依舊沉重,住宅供給反而更加萎縮。究其根本,是政府治標不治本,誤將壓抑買氣視為萬靈丹,卻忽視了供給端的長期結構性問題,尤其是「銀行集中度管制」對房市建設的嚴重扼
新青安、大都更、打房:2024年度台灣房市焦點Top10總回顧
2024年房市上半年受新青安政策帶動交易熱絡、房價攀升;2024下半年因貸款緊縮與第七波信用管制等打房政策,市場熱度驟降,每個議題都牽動市場脈動,成為2025年仍不可忽視的焦點。《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揭曉2024年度房市焦點Top10,帶你回顧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