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慘只有更慘!西門町商圈空置率創歷史新高達23.1%,四間就有一間沒人租。連買氣一向暢旺的土地交易量也跌破五年單季新低。顏炳立斷言,「資金潮退膽破,爽日子結束!」台灣房市逃命潮已現?如何趨吉避凶?
央行繼3月升息1碼(0.25%)後,6月再度升息半碼(0.125%),再加上打炒房、疫情等黑天鵝,市場買氣逐漸收斂。不過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Q2總銷金額為4224.82億元,季減5%,年增19%;新進場個數與戶數為361件、2.6萬戶,整體表現與上季持平。
有許多人因為期待更好的就學就業機會,選擇離開家鄉,北上成為「北漂族」,北部多元的工作機會、高水平的薪資吸引不少年輕人駐留;但追不上的物價、年年高漲的房價也令人望之卻步。
財政部緊盯地方政府合理評定房屋稅基,今年應重評稅基的十三縣市全數公告評定結果,四縣市未調整房屋標準單價,九縣市調高,調幅前三名為彰化縣、嘉義縣、嘉義市,今年七月一日後新建、增建、改建房屋將受影響,將反映在明年五月繳納的房屋稅。
房價高漲,民眾買房不是愈買愈小就是愈買愈外圍,使得不少衛星城市近年異軍突起。591實價登錄統計2022年第1季六都與新竹縣市各行政區成交量,再對比2018年第1季成交量,發現5年間有不少行政區交易件數翻倍,最多甚至飆漲近10倍,而房價漲幅最高也逼近七成。七都各行政區包括新竹芎林、台中梧棲、龍井、新北八里、桃園大園、觀音、龜山、台南麻豆、高雄大社、前金,意外成為全台房市新興熱區。
大手筆投資開發花蓮新天堂樂園的台開集團,才傳出下市風波;市場卻有另一批大買家如ATT、國產集團,積極搶進,從花蓮亞士都飯店買到東大門夜市商圈,連美崙溪畔濱海區也傳出大型開發案。土地交易腰斬,房市急凍,他們看到什麼商機?
今年剛過半,房市已壟罩在疫情、打炒房及央行升息等隱憂下,此時更傳出有建商為了刺激買氣,開始掀「底牌」加大讓利幅度。不過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逾千件銷售中的新建案,目前全台平均議價率約9.9%,其中議價率一成以下的建案比例高達60.1%;而七都中最「不二價」則是台中市,平均議價率僅5%,顯見即便房市氛圍丕變,建商仍不願輕易放價,想撿便宜的民眾可得再等等。
只用十個月就展店達100間的「永義房屋」,打破過去新品牌展店百間需要7~8年時間,是現年72歲永慶房屋集團董事長孫慶餘再創業最新代表作,讓集團連鎖門市挺進1446家,登上全台最大房仲集團。
找到符合預算又理想的租屋處簡直比找到另一半還難!租屋網站滑了又滑,怎麼都還是那幾間,看到都會懷疑這個真的能住人嗎?租屋通常都是一年起跳,如果輕易下訂,住到不好的就要一直忍受下去。
升息前後買賣方心態出現變化,房仲業者統計今年第1季和第2季六都的銷售天數和議價空間,在銷售天數上,僅新北、台中天數增多,其他區域都呈現縮小,且議價空間不增反減,顯見在重大建設加持下,新北、台中屋主最強硬。
工料雙漲,資金緊縮 ,近期傳出小建商跳票、倒閉,知名建商建案工程延宕情事。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表示,此時買預售屋應避開風險較高的三大雷區,以免買到偷工減料、工期延宕,交屋遙遙無期,甚至淪為爛尾樓的房子,成為工料雙缺的無辜受害者。
房仲統計勞工平均提繳工資、實價登錄資料指出,全台近三年住宅總價上漲20.1%,期間薪資僅成長4.3%,房價漲幅是薪水增幅4.6倍,房價上漲的速度遠超過受薪階級薪水成長,要靠薪資達成購屋的夢想,愈來愈不易。
近二年,在資金氾濫、原物料上漲、建築工短缺等因素下,全台房價屢創新高。促使政府推出信用管制等「打炒房」措施,今年4月六都的房屋交易量確實下滑了,單價卻不動如山,反而衝擊到租賃市場。買不起房的人被迫轉到租屋市場,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為順利找到理想住處,主動揭露個資、附上「履歷表」,強調自己很愛乾淨、收入穩當、生活習慣良好……,以贏得房東青睞,堪稱租屋奇聞。
日前內政部一則新聞,引爆租賃市場的深水炸彈。起因於媒體引用業者「房東開價的期待租金」數據:年漲幅達二成以上,內政部隨即呼籲媒體及業者不要成為房租炒作的幫兇,並公佈一份六都的平均租金單價,台北市每坪1095元、其次是新北市638元,高雄市最低為455元。隨即引來網友訕笑,喊話內政部乾脆自己當房東,用公佈的價格出租給房客。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國共有728萬戶房屋設有戶籍,有16.6%屬於一間房屋有多戶戶籍的狀態;六都之中,台北市逾2成、約16.8萬戶的房屋,設有戶籍在兩戶以上,研判應該與北市高房價、學區與條件較佳的社會福利有關。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今天公布統計,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2021年第4季六都套房平均單價,較2020年同期全數成長,其中又以台南市套房平均單價年增幅35%居六都之冠。
行政院4月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查後,一度掀起投資客逃命潮,不少人擔心一旦立院三讀,預售屋不能轉售,將面臨沉重交屋壓力,紛紛降價求售,有的甚至原價「平轉」求售。然而,日前傳出立院根本沒有排審後,投資客信心似乎又回來了。
中央銀行下月十六日將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市場預期央行除可能再次升息,也有可能同時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雖不會打到首購族,但換房族恐被打亂腳步。專家建議,換屋族欲求解套,除了不得已「先賣後買」,就只能由另一半名義去買房;並可從三大方向自保,第一避開議題陷阱、第二是持續注意風險、第三是保留更多現金部位。
央行擬針對特定區域第二屋限制房貸年期,房仲表示,若買房只能貸款20年,估算家庭每月要有六位數高所得,才有望在六都生根落戶,許多的換屋族,恐將被擠出都會區。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主要都會區去年第四季房貸期數仍不斷攀升,包括六都中的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與非六都的新竹縣,房貸期數都創下歷史新高,反映這些區域使用30年期房貸的房貸族仍持續增加。
新建案貸款成數高、付款彈性、屋齡新及裝潢成本相對低等高CP值優勢,深受不少購屋族青睞,只是近年因缺工缺料導致價格飛漲,許多人只能望屋興嘆。
512「國際護師節」,隨著疫情緊張,醫護人員仍一刻不得閒,且多半就近住在醫院附近以便隨時上工,據統計,六都各大醫學中心周邊套房成交行情,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2021年疫後套房房價全都上漲!其中台南、高雄地區更是漲勢洶洶,包括奇美醫院、成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醫周邊套房,最高漲幅達五~六成,居六都之冠,台中地區則包括中國、中山附醫等,平均約有三成漲幅,而北北桃地區,包括台北榮總、亞東醫院、萬芳醫院等,平均漲幅則在兩成以內。
升息效應加上國內疫情延燒,已經熱了兩年的房市終於稍為降溫。不過中央銀行指出,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也還有精進調整空間,暗示未來可能推出第5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少子化的問題,一喊也喊了快20年,大家抱怨房價依舊漲,少子化根本無法對房價造成影響。少子化是房價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因素,況且這一批少子化學生才準備要就讀大學而已,大家卻誤以為他們已經要買房了。
台灣正面臨人老、屋老的「雙老」危機,老舊建築物重建勢在必行。但工料與物料雙雙大漲,危老重建能否再掀熱潮?
央行3月理監事會決議升息1碼,但不調整房市管控措施,但根據今天公布的議事錄摘要,有理事認為,台灣實質房價累計漲幅在全球位居前幾名,應多加討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暗示央行未來仍可能祭出第5波房市管控。
疫情沒完沒了,餐飲業備受煎熬。新北市知名景觀花園餐廳「花岩山林」,近日透過房仲,在591房屋交易網刊求售,土地坪數約3384坪,開價3.5億元。房仲業表示,疫情持續擴大,加上總價不低,短期內可能不容易找到買主。
北市東區近年人潮大減,許多老店面紛紛轉售,位於捷運忠孝敦站出口旁的愛迪達忠孝經典門市,房東近日也委託房仲上591房屋交易網求售,總坪數40.26坪,開價4.98億,換算每坪1236.9萬元。
專家認為,其實各部會打房已經不手軟,缺的不是法令,而是執行能力。
忠泰建設35週年慶,發布重大新計畫:越過濁水溪,在高雄大岡山造鎮,預計投資金額超過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