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相關文章
房市與政策的隱形衝突?胡偉良:從央行集中度管制看台灣居住安全的失衡
在中央銀行近期以「防範金融風險」為名,對銀行業實施「集中度管制」的背景下,台灣的房地產市場與都市發展政策正面臨一場隱形的衝突。這項政策原本旨在避免銀行資金過度集中於單一開發商或高風險產業,以降低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然而,若深入審視台灣當前的都市現實——老舊房屋占比超過全體住宅的一半,且急需大規模
「成家必買房」傳統觀念式微?胡偉良談台灣房市「3大新常態」
近年來,台灣房市的樣貌正在快速轉變,過去「成家必買房」的傳統觀念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分化的消費行為。市場成交量萎縮、購屋族群限縮、地段銷售兩極化,甚至連建商生態也出現大幅淘汰潮。這些變化不僅是短期循環現象,而是深層的結構性轉折,標誌著台灣房地產進入了一個「精英化、兩極化、低量高價」的新
中產階級的安居新思維!理性滿足居住需求,從家庭到城市的雙向共鳴
在高房價與政策管制下,中產階級正陷入「要不要買?買在哪裡?」的焦慮,隨著各城市的發展,從北到南,人們的購屋需求隨產業擴大遷徙而移動,同時公共建設與產業聚落也在重塑房市版圖,如何更進一步思考置產與城市的長遠價值,成為當代中產安身立命的必修課。買房置產對許多中產階級來說不只是追求安身立命,更與城市發展緊
政府、建商、民眾三方共贏!胡偉良:房價要降,「這2個字」比打房更有效
台灣的房價高漲,年輕人買房難、居住壓力大,政府雖然一直祭出「打房政策」,卻沒能真正解決問題。與其用力打壓市場,不如從根本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胡偉良認為,答案就在——都市更新(都更)與危老改建。透過擴大內需導向的都更,不僅能改善老舊市容,更能增加住宅供給、降低成本,讓房價回到合理範圍。這是一條「政
看不見的「定時炸彈」?胡偉良解析:當金融控管遇上台灣老屋危機
「人屋雙老」現象正成為台灣都市的集體困境:一邊是央行持續緊盯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強調37.1%「仍偏高」的金融風險;另一邊是全台逾半老屋亟待更新,卻因資金斷鏈而深陷整合泥潭。一、老屋危機的現實圖景 台灣都會區正面臨雙重老化挑戰:人口高齡化與建築超齡化交織,形成結構性困境。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
「住得起、住得好」的新時代會來嗎?胡偉良:政府與建商3面向攜手共創
在全球經濟波動與產業轉型的背景下,行政院近期宣布將啟動新一輪擴大內需計劃,將「加速危老都更與社會住宅推動」列為重要政策引擎之一。計劃的核心目標,是透過釋放公共與民間投資需求,帶動營建、製造、服務等相關產業鏈的活絡,同時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這不僅是經濟刺激方案的一環,更是政府落實居住正義的重要
房價夠親民、TPASS夠便利!桃園人口再10萬超過北市,大家為何不住台北了?
台北高房價逼退北漂族,桃園正成為人口新焦點!根據統計,桃園人口已逼近235萬人,與台北僅差約10萬,且成長速度驚人。今年上半年,台北市淨遷出3.3萬人,多數人選擇落腳周邊的新北、桃園,關鍵在於更親民的房價與便捷的交通,搭配TPASS月票,通勤族藉此省下荷包;而桃園在產業、建設上持續布局,吸引就業機會
限貸令砍投資客、六都房價鬆動!建商曝:自住族進場趁現在
受到去年央行限貸令及關稅戰影響,全台房市買氣持續降溫。根據地政局日前公布全台六都7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今年前7月房市交易棟數為11萬9058棟,年減27%,創近8年新低。儘管房市續冷,但業界人士觀察,三、四年前大批投資客搶進的預售案,最近因貸款資格不符急於合約轉讓,部分成交價差甚至達兩成以上,現在反
房價由富人決定,房租由普通人決定……買房和租房那一個好?
大城市的租賃市場是最能反映住房市場的供需情況和價格承受能力的。租金反映的是城市住房供需、薪資水準、消費能力的平衡。而房價是經濟的晴雨錶。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最核心支撐因素,是人口和買得起房有錢人的買房意圖。為什麼房價愈高租房愈不划算?大城市的租賃市場是最能反映住房市場的供需情況和價格承受能力的。租金反映
「這數字」創10年新低!胡偉良:台灣房市崩盤的4大現實徵兆
表面平靜的台灣房地產市場,正滑向一場靜默的風暴中心。2025年上半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創下近10年新低,雙北、新竹、高雄等主要市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萎縮逾25%。與此同時,新屋與舊屋待售存量卻分別激增18.7%與25.4%,供需失衡的剪刀差不斷擴大。當政策制定者仍滿足於房價數字的「表面穩定」時,市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