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相關文章
為何什麼都不缺,但還是不快樂?馬斯洛:「超越者」能感受人類所能感受的最大喜悅
編按:馬斯洛與他的好友、同時也是人格心理學(personology)的創始人亨利.莫瑞(Henry Murray)討論之後,在日記中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洞察:我們應該深深地尊敬那些經由理想的受挫體會到自己正在追求、並因此成功達到的美妙存有境界的人們……那些奮力往上爬的人的確比那些滿足於自我實現層次的人更
愈難帶的孩子成長空間愈大?兒童「大腦發展」3階段,當心順序錯!
我們所經營的育兒支援機構「育兒科學AXIS」以工作坊為核心運作,經常有面臨各種育兒困難的家長們上門求助,如:孩子拒絕上學,或有ASD(自閉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所謂的發展障礙。其中也不乏一些原本在上小學前被稱為「神童」的優秀孩子,上小學後卻變得不想上學的案例。(本文節錄自《爸媽有話好好
大人學獨自升級:你其實很難「真正失敗」,只是尚在「成功」的道路上
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段讓我深有共鳴的文字,據說原始概念來自伊隆.馬斯克。他的核心觀點是:「你要習慣一個嘗試做10次。做了若失敗,就請調整一下再試;一路這麼試驗與調整,最少嘗試10次。」為何要如此?馬斯克的理念是,當你逐漸習慣失敗,不再將得失看得過重時,反倒會在這些反覆嘗試的後期,真正開始學習。(本
40歲才轉換跑道太困難?先做「擅長的事」累積出「隱形本錢」
先找出擅長的事,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才能在職場上產生價值,進而得到相應的職位與報酬,或許因而能讓你產生熱情。我觀察身邊那些在一個領域裡深耕10年、20年,而成為佼佼者、大師級的人物,他們也曾有過撞牆期,但最終都走向更高的成就,就是靠著:擅長>熱情>情懷>理念的思維。(本文節錄自《跳級思維》一
成年人交的朋友成本愈來愈高?「三觀」成了最後的底線
編按:友誼裡不是只有甜,還有競爭和比較。在「我不希望他比我過得好」這種敵對心態的背後,其實是害怕自己不夠好。切記,當愛與競爭面對面時,不要讓競爭占了上風。(本文摘自《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一書,作者為萬特特,以下為摘文。)友情的可貴,在於那個人是你選擇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但有愛不代表沒有競爭。我
「這數字」為何決定台灣民眾幸福感?胡偉良:經濟成長與民生嚴重脫鉤
中央銀行公布的2024年經濟數據,描繪了一幅清晰的台灣經濟圖像:成長動力高度集中在以台積電為首的科技製造業。其中,營建工程業對GDP成長的貢獻僅0.07個百分點,不動產業0.06個百分點,兩者合計僅占總成長率的0.13%,遠低於製造業的2.68%。這組冰冷的數字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矛盾:一個對宏觀
年齡不是障礙,「它」才是!3種打破代溝的「高情商職場溝通策略」
年齡不是障礙,而是「背景差異」。我們常把「代溝」想得太嚴重,實際上──年紀只是你成長背景的差別,不是你溝通能力的限制。 真正讓你難以交流的,往往不是年齡,而是太快下定義、太急著說服對方。要拉近彼此,你需要的不是語言力,而是「3種高情商跨世代溝通策略」。(本文節錄自《升遷不單靠努力,讀懂空氣更順利》一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高能量體質」:5個方向打造自己的「高能場域」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如果想保持好的能量氣場,除了自己要保持強大的心力之外,還要避免周圍負能量的人和事對自身的干擾。一個正能量的人,往往能夠吸引到同樣高能量的族群;而一個消極的人,容易被負能量的磁場吞噬。換句話說,我們不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量層級,更要慎重選擇身處的場域。(本文節錄
「跨出舒適圈」是假議題?生涯專家:沒目標的前進,不是成長只是流浪
人們常被鼓勵要「跨出舒適圈」,覺得走出安全地帶,嘗試不一樣的挑戰,才會獲得成長。因此很多人都會有個迷思:以為只要不斷接觸新工作,就是學習與進步,也以為這會有助於未來的職涯發展。換環境不等於跨出舒適圈,反而容易讓自己「雜而不專」,限制了職涯發展的可能性。(本文節錄自《大人學獨自升級》一書,作者:姚詩豪
2025縣市總體競爭力》台北市連霸榜首,台東縣蟬聯一般縣市冠軍
地方治理如同一場馬拉松,需要長期耐力與穩健腳步。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公布,台北市、台東縣分別蟬聯六都組和一般縣市組冠軍;台中市、新竹市以顯著的進步幅度,拿下六都和一般縣市組的最佳進步獎;高雄市高居總榜全台第二,南投縣的總成績也在四年內成長七個名次。由於明年是地方首長的改選年,這份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