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教養專家:怎麼幫孩子克服「開學焦慮」?培養積極思維的「ABCD訓練」
有「開學症候群」的孩子敏感且容易焦慮,面對環境變化時會更加敏感。能消除引發焦慮的外在刺激當然最好,但要為孩子消除所有環境刺激是不可能的。我們終究還是必須透過內在的力量,找到降低焦慮的方法,這裡指的就是「積極性」。這套名為「ABCD訓練」的方法,有助於將偏頗的思維轉換成客觀角度。(本文節錄自《小學生正
當代教養危機?心理學博士:孩子更玻璃心,是父母太早放棄「這件事」
現代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容易焦慮、玻璃心、沒耐性?父母投入這麼多愛與資源,為何孩子反而更失控?醫學博士、心理學博士里昂納德.薩克斯提醒:核心問題在於,我們太早放下父母的權威,把教養的責任交給了錯的人:「手機」、「同儕」、「潮流文化」。不教而教,是教養最大的誤解。(本文節錄自《教養的崩壞》一書,作者:里
愈要小孩「聽話」的父母,「內在小孩」其實一直都沒長大!
編按:因為內心的小孩沒有長大,於是在成為父母之後,他們轉向自己的孩子,來滿足內在被愛的需求。孩子又因父母的索求與期待,永遠陷溺在「我不夠好」的痛苦感受裡,長大後又變成包著成人外衣的受傷孩子。(本文摘自《你在煩惱什麼呢?》,作者為李家雯(海蒂),以下為摘文。)「母親與孩子之間,從來就不是選擇與被選擇的
說「加油」無辦法提升孩子動力?心理學家:父母可以「這樣做」
雖然「加油」字面上的意思相當正面,但如果聆聽的孩子本身帶有強烈的「被害意識」或「疏離感」,它就會變成一句相當負面的話。動力並不是父母說「要提升」就可以提升,「拿出幹勁」之類的話也是大同小異。不過,我們可以透過誘導的方式使其發生。(本文節錄自《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一書,作者:出
善用AI翻轉教育困境,打造真正個別化學習
編按:AI正為教育體系注入創新動能,從即時診斷學習落點到生成個別化教材,逐步改善傳統教學無法補救的知識斷層。當AI與教師合作、家長參與其中,一個更公平、高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新局,也將悄然展開。教育體系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從學生成績下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到教師流失率高、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信任危機,
做一樣的事,為何有些孩子表現特別出色?關鍵不在智商而是「這能力」
曾經看似永遠都是優等生的孩子,現在的成績卻表現平平,甚至低於平均的水準。「他們小時候明明學得很好,怎麼會變成這樣?」當我不斷反覆經歷這樣的狀況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念書並不是萬能的。」不僅是在學業成績方面,要讓孩子在所有生活領域中成長,關鍵不在於智商。(本文節錄自《小學生正向習慣養成書》一書,作者:
幫你的孩子申請一個證券帳戶:從小開始接觸正確的財務觀念
為什麼韓國的年輕人們都夢想著當老師、進大企業工作,或是成為包租公(婆)呢?我認為這來自於父母的錯誤引導。很多父母的思維都是:「創業容易失敗,當公務員或到人人稱羨的大企業裡工作才是最好的出路。」長期灌輸子女這種觀念。(本文節錄自《金錢的祕密(青少年版)》一書,作者:誓珍,繪者:姜仁晟,新樂園出版,以下
從林逸欣爸媽給她的12點叮嚀,我看到富養與窮養差異
近期國內藝人林逸欣補辦婚宴,在典禮上播放了成長影片,意外引起網友熱議,許多人更直指林逸欣爸媽是「富養」典範。我本來也有點好奇,莫非又是用錢堆出來的教養?在看到她爸媽多年前給女兒寫的12點叮嚀後,我改變了想法,可以說又重新理解何謂「富養」與「窮養」。當然我覺得窮養也有它的價值,差別在哪?以下就讓我從身
有了孩子,生活就不是自己的了?從社會期待到實際養育的差距
為人父母是世上最艱鉅的工作,卻常被各種「高標準」與指責壓得喘不過氣。孩子的行為並非全由父母決定,我們都有不足與侷限,也會犯錯,但這並不代表失敗。真正的力量,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溫柔看待過去,專注當下與未來,與孩子共同成長。(本文節錄自《別談教養,帶孩子擁抱生活》一書,作者:葉月幽,台灣廣廈出版,以下
孩子「過度謙虛」的危機:如何避免他掉入自我否定的陷阱?
當一個孩子的內在不自信,他對外的語言世界也會失去柔軟與溫度。你會發現,他不太會說「你好棒」、「謝謝你」、「我覺得你這樣很好」這些正向的話語,去和他人交流,因為他也從未這樣對自己說過。這樣的循環,正在悄悄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與人際互動。(本文節錄自《讓孩子說出自信力》一書,作者:林依柔,幸福文化出版,以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