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只到9/30 遠見39週年慶:【訂2年送1年】一年一度最低優惠倒數中
相關文章
外科醫師親身實證:克服癌症不靠奇蹟,靠「這2個字」
本書作者外科醫師船戶崇史醫師,曾在日本大醫院從事腫瘤手術與癌症治療工作。多年前,他罹患了腎臟癌,經歷手術治療後,深刻體認到:若不改變讓癌細胞滋生的生活方式,即使手術成功,也難保不會復發。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預防癌症找上門,但我們可以打造一個讓它不願再次靠近的身體。(本文節錄自《不靠奇蹟,癌細胞也能消失》
最新研究揭2物質導致「不抽菸得肺腺癌」中研院:全球共通現象
中研院發表「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最新成果,學者表示,不抽菸女性罹患肺腺癌,全球都呈增加趨勢,可能與女性對環境致癌物耐受性、賀爾蒙與惡性癌化路徑有關。中央研究院20日舉辦記者會,說明「台灣癌症登月計畫」的最新成果,結合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腫瘤分析聯盟(CPTAC),分析全球數百個案例,完成首次涵蓋歐美、亞
「逾80歲免評」上路近2週,洪申翰:已有1450件申請案,呈成長趨勢
80歲以上或70歲至79歲患癌症二期以上者,申請家庭看護移工得免經醫療機構評估(巴氏量表)於8月上路。勞動部長洪申翰今天說,已有1450件申請案,並呈成長趨勢,會思考相關配套。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草案,包含80歲以上長者,或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者,得免醫療機構評估聘外籍
醫師提醒:「這些」看似無害的生活習慣,其實正在悄悄養出癌症?
你每天早起喝一杯熱茶暖胃、下班小酌一杯放鬆,這些看似無害的習慣,會不會其實正在加速癌症的發生?研究顯示,當「喝滾燙熱茶」與「每日飲酒超過15公克」結合時,罹患食道癌的風險竟是他人的5倍。真正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我們還在重複看似健康卻高風險的行為,卻渾然不知。(本文節錄自《精準醫學》一書,作者:曾嶔元
面對癌症不再恐慌!醫師提醒:掌握分期與治療策略的秘訣
台灣知名電視製作人和主持人沈玉琳罹患血癌,目前積極治療中。「得了癌症,是不是就沒希望了?」這是許多病人聽到診斷後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念頭。癌病專家季匡華醫師,在其著作《自己的癌症自己救》中指出,預後好壞其實可以初步自我判斷,而這將直接影響是否適合接受積極治療。(本文節錄自《自己的癌症自己救》一書,作者:
台灣癌症頭號殺手!「肺癌」還有一半沒被找到,專家籲50至65歲全民免費普篩
肺癌蟬聯台灣癌症頭號殺手多年,國健署今年擴大辦理LDCT肺癌篩檢服務,但目前僅針對高風險族群。專家今天疾呼,應改為提供50到65歲全面普篩,有助強化早期肺癌篩檢治療。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0大死因統計,肺癌已連續21年高居癌症死亡人數首位,占癌症死亡總人數1/5,且肺癌在發生人數、死亡率等,均為所有癌
失眠讓「這種細胞」少5成、癌症風險大增?醫師建議「9個助眠秘方」
失眠的影響遠不止令人疲倦和精神不振。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帶來醫生和患者都擔憂的嚴重後果。例如,失眠者的NK細胞減少超過50%,這大大增加了癌症的風險。同樣,失智症和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對女性來說,失眠可能導致體重增加、皮膚皺紋和白髮;對男性而言,面臨疲勞駕駛的風險增加。學生苦讀卻因記憶力下降而白費努
沈玉琳罹血癌化療搶命!白血病是什麼?醫師詳解血癌症狀、原因與預防方式
知名藝人沈玉琳近期傳出,因猛爆性肝炎身體不適送醫治療,病情不明,引發外界熱烈關注。昨 6 日晚間,沈玉琳在臉書粉專上證實罹患白血病(俗稱血癌)表示,「自己可能會暫時無法與大家見面,會先好好配合治療、專心養病,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帶著笑容回到大家面前。」但究竟血癌是什麼?為什麼會得血癌?一旦發生血癌症狀
B肝疫苗「斷層世代」成隱憂,四大地雷罹癌風險大增
台灣癌症基金會28日公布最新調查,40歲以上「B型肝炎疫苗斷層世代」存在傳染迷思、帶原者認知模糊、追蹤落差及自行停藥風險等4大認知危機,專家擔憂恐成肝癌防線破口。調查發現,46%不清楚感染途徑,40%誤以為共食或飛沫會傳染。台灣癌症基金會醫療副執行長張家崙今天在記者會指出,這樣的傳染迷思只會製造恐慌
以為瘀青竟是皮膚癌!黑斑變化恐是「黑色素瘤」,醫師籲:重視皮膚變化
76歲林姓老翁發現右腳大拇指疑似瘀青,5個月過去,沒消還擴大,竟罹患肢端黑色素瘤。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資料,皮膚癌每年新增約2000例,已列入10大癌症之一,且發生率逐漸上升。醫師提醒,黑色素瘤雖為皮膚癌中相對少見的一型,卻可能快速轉移,若未及早治療,恐危及性命;若皮膚出現可疑黑色斑塊,且潰爛不癒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