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常以「基因算命」形容基因檢測,意指透過DNA分析預測疾病風險,彷彿命運寫在基因裡;但醫師提醒,檢測反映的是風險機率,非命運定論,生活習慣與環境同樣關鍵。隨著次世代定序(NGS)檢測去年納入健保,檢測需求增溫,顯示遺傳性癌症評估需求殷切。
去年5月起,衛福部健保署將19種癌別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1次。
何謂次世代定序(NGS)?根據台大醫院病理部醫事檢驗師洪子淳在《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指出,次世代定序又稱「大量平行定序」,是一種能同時分析大量DNA片段的基因檢測技術。其原理是先將 DNA切割成小片段,經過同步擴增與定序後,再透過電腦運算將所有資料整合還原,產出完整的基因序列報告。
NGS應用範圍:癌症、罕見疾病、藥物反應、遺傳風險等
洪子淳表示,人體約有2.1萬個基因,其中大約有400個與癌症密切相關。次世代定序就像撒下一張大網,能一次分析大量基因,且速度快、敏感性與專一性高,為醫師提供更完整報告及用藥處方方向,因此成為現階段癌症基因檢驗的趨勢。
根據衛福部統計,NGS納健保給付後,從去年5月至今年2月,共有46家醫院申報,共2041件,健保支付共34.87百萬點。
各類型中以BRCA1/2基因檢測申報1019件最多;各癌別中,肺癌672件最多,攝護腺癌347件次之,卵巢、輸卵管、腹膜癌共320件第三,及乳癌265件、肝內膽管癌164件。
遺傳諮詢師魯筱筠表示,NGS可一次檢測數十至百種癌症相關基因,並同時分析點突變、大片段缺失與複製數變異等不同形式,提供醫師更全面判讀,適合用於初步風險評估與高風險族群預防介入。
裘莉篩檢乳癌基因預防切除,曾引發輿論關注
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2013年5月發表一篇名為「我的醫療選擇」(My Medical Choice)公開信,提及因家族病史,以及接受基因檢測後發現自身帶有 BRCA1基因突變;為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已接受雙乳切除手術。
2015年3月,裘莉再投書指出,既切除雙乳後,她也做了卵巢與輸卵管切除術,以進一步降低卵巢癌風險。她強調,並非建議每位女性都要如此,而是盼女性有權了解自己的風險,並做出適合自己的醫療選擇。
這項積極作法,當時引起全球關注,也讓基因檢測與預防醫學成為熱門話題。
成大醫院病理部醫師陳慧雯在「BRCA——家族性乳癌基因殺手」一文提及,多數癌症源於偶發性基因突變,但約有5至10%病患,是因帶有遺傳性生殖細胞基因缺陷而導致癌症,其中以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最具代表,BRCA1與BRCA2正是導致此類症候群的關鍵基因。
陳慧雯指出,帶有BRCA基因突變者,除了乳癌與卵巢癌風險顯著上升,也易罹患其他癌症,包括前列腺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膽管癌、胃癌、大腸癌、頭頸癌及黑色素瘤;男性帶有突變者亦可能增加罹患乳癌風險。
基因檢測用意在及早預防,醫籲不必過度焦慮
馬偕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張源清表示,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引,50歲以下罹癌者或家族中多人罹患早發性乳癌、卵巢癌、大腸癌者,都可能是遺傳性癌症高風險族群,建議進一步接受基因檢測,與醫師一同規劃風險管理與後續追蹤。
他舉例,有位確診三陰性乳癌的病人,進行BRCA1基因檢測後發現異常,進而與女兒一同規劃家族預防策略,有助下一代健康管理。
張源清強調,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的意義在於提供正確介入與預防措施,減少未知焦慮;若自身並非高風險族群,不用過度擔憂,遵循正規醫療管道資訊,做好日常健康管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