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相關文章
舊金山、矽谷直擊!透視70公里灣區AI生態圈,獨家解密全球AI首都2.0
在AI浪潮翻湧的時代,矽谷再度成為全球創新的心臟。從舊金山的創業聚會,到史丹佛與柏克萊的研究實驗室,《遠見》越洋直擊,一場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科技革命悄然成形。這裡不僅是OpenAI的誕生地,更是生成式AI與實體AI並進的舞台,吸引全球資金與人才匯聚,形成以舊金山與矽谷為雙軸的全球AI首都圈。&nbs
綠領人才再升級,開啟永續新篇章
在國家積極推動淨零目標下,永續發展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與目標,亦帶動了整體的綠領人才需求。根據環境部與人力銀行合作發布的2025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指出,2025年1到4月,平均每月超過4,000家企業有綠領人才的需求,釋出近2.2萬個綠領工作機會,比2024年同期增加9%,創下8年來的同
AI浪潮下,台灣該怎麼選科系?史欽泰:終究還是要回到「人」
台灣半導體產業關鍵推手、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昨(21)日於清華大學台積館舉辦《十里天下》新書發表會,現場眾星雲集。這場聚談不僅回顧台灣半導體的發展脈絡與史欽泰對產業的深遠貢獻,更延伸至他對未來新興科技AI(人工智慧)的觀察與省思。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此刻,他談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教育與人才的挑戰。當A
楊振寧103歲辭世,高希均:中國空前偉大、跨世紀的物理學家
編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0/18在北京過世,享耆壽103歲,舉世哀悼。遠見‧ 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曾在《遠見雜誌》撰文推崇由江才健撰寫的傳記《楊振寧傳》,指出楊振寧對中國科學、教育與民族心理有巨大的影響。高希均認為,楊振寧的貢獻早已超越學術,他的一生是知識分子對民族信念的見證。從清華園
台灣半導體如何電子立國?史欽泰《十里天下》親揭關鍵布局
編按: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口述的《十里天下》出版,讀者得以了解他在工研院與清大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歷程。從引進RCA技術、創辦台積電,到奠定台灣「電子立國」根基,本文作者、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顧問陳健邦分析史欽泰做事風格,也揭示人才與創新如何支撐台灣半導體奇蹟。《電子立國,日本的自敍傳》是NHK在1991
練就智庫基地 !AI、永續融入法商DNA,臺北大學再次起飛
午後陽光灑落在三峽校區,大片綠地與新穎建築交織理性與浪漫並存的畫面。臺北大學不只是印象中的法商名校,在AI與永續浪潮下,也轉型為培育智庫型人才與敘事溝通專業基地。臺北大學新任校長林道通來自電腦科學背景,談起雙軸轉型願景時語氣堅定:「我要用AI與永續這兩支劍,協助臺北大學再次起飛。」他的話不只是校務治
高雄「城市KTV」玩創新,青年局打造活力無限城
高雄正值轉型契機,青年局透過「雄青資源」平台、創業補助與新媒體培訓,串聯資源、培力人才,讓青年從就業、創業到心理支持,都能安心發展,逐步打造屬於青年的無限城。 高雄正值轉型關鍵,亞洲新灣區與半導體產業陸續落腳帶來契機,也拷問著城市如何留住青年?為此,高雄市長陳其邁延攬35歲林楷軒擔任青年局
老宅訴說教育初心!大同大學「小而精」,培育多元跨域即戰力
在台北市中心的大同大學,一座木造老宅訴說教育初心。從創辦人捐產興學到今日跨域實作,學校以「小而精」為志業,培養能解題、動手做、兼具專業與管理潛質的新世代人才。 走進台北中山北路的林蔭大道,一座帶著歲月痕跡的木造老宅靜靜矗立。這裡不是別人家院落,而是大同大學的「志生紀念館」,紀念大同大學創辦
躋身快速成長500強!昕力扮演神隊友,力拚國產企管軟體王
在以硬體稱霸的台灣科技業,昕力資訊選擇走出不一樣的路。不僅製作雲端發票與銀行App,更以高水準的競爭力,連續三年入選英國《金融時報》亞太區快速成長500強。 來到昕力資訊位於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總部,明亮的空間年輕有朝氣,這裡沒有硬體產業常見的冰冷機房,取而代之的,是年輕員工們的熱絡討論。帶領
翻轉高教思惟!硬體×服務端上桌.開南大學教出「應變人才」
在台灣高教體系中,觀光與運輸長期分屬不同學院,少有整合案例。開南大學卻以管理視角將兩者融合,培養能兼顧服務與硬體的跨域人才,奠定觀光運輸並進的獨特教育模式。 在臺灣高教界,大學多半將觀光置於人文社會領域,運輸則歸於理工學院,兩者壁壘分明。然而,開南大學卻選擇整合,以管理視角將「硬體」與「服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