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將上市掛牌的興櫃股龍德造船(6753),由於被冠上軍工概念股新星名號,現在有意新股抽籤的股民可不少。它為何能讓台灣造船躋身全球無人船關鍵廠商,年營收猛增七成?未來將因國艦國造商機,行情漲不停?
時序推回2022年中,全球26國共同參與史上規模最大的環太平洋軍演,各國大秀軍事肌肉,而美國的無人船「幽靈艦隊」一亮相,鎂光燈此起彼落。
幽靈艦隊當時在軍演模擬新戰場型態,由大型驅逐艦上的海軍遠端控制週邊3艘小型無人船艇,小船在海中易於隱形,進行反潛或打擊,象徵無人艦艇時代來臨。
無人船投入軍事行動,除了節省人力、降低作業風險,還可長期在海上作業,美國、中國、歐洲國家都已積極布局。以美國為例,總統拜登上任之初, 2022年發布領航計畫,美國海軍到2045年要完成150艘大型水面無人船艦。
根據市調機構Visiongain發布的數據,無人船已是新興市場,光是水面無人船在2020年的產值已有5.2 億美元,預計2021年至2031年間,年複合成長率達9.85%。這波無人船商機,台灣吃得到嗎?
即將在3月掛牌上市「龍德造船(6753)」,業界分析,近年南征北討,三大戰績與優勢,讓台灣造船躋身全球無人船關鍵廠商。
戰績一》打進星國海岸巡邏艇
龍德造船1976年成立,與台船(2208)、中信造船(2644)並稱台灣三大造船廠,累計至2022年已經建造高達565艘船舶,熟稔鋁合金、鋼構與複合材料(FRP)等多種船殼材質,產品線包括交通船、運輸船以及軍事類的布雷艇、攻擊艇及無人船,近來最著名就是國軍的沱江艦與塔江艦。
龍德客戶遍及亞洲、歐洲與非洲的政府機關,中東的科威特、阿曼以及歐洲小國塞浦路斯也是合作夥伴。
業內人士透露,龍德大客戶之一新加坡對船舶品質相當龜毛,龍德能獲星國海岸巡邏艇採用,多年來持續合作實屬不易。
客戶遍及全球,也讓龍德董事長黃守真快速洞察無人載具市場趨勢,搶先投入開發無人船。
由於各國政府的無人船標案都要簽署保密協定,龍德無法透露太多合作細節,但強調,無人船的營收規模持續增長,未來只要有合適的標案,就會盡力搶標。
戰績二》拿下國艦國造慧龍專案
其實,日前備受矚目,國防部水下無人載具製造案「慧龍專案」由龍德拿下後,已在台灣敲響第一炮。
國防部委託中科院、經費規模達36.6億元的慧龍專案,主要推動水下無人載具,執行測試偵蒐的任務,確定載具的可行性後,再放大體積及加配武器裝備,未來成為無人偵蒐或攻擊的潛艇,與國造潛艦相互搭配。
龍德在此案扮演的角色是打造船體,得標金額約7億6500萬元,可望在今年第三季下水,展開各項測試。
戰績三》結盟台灣ICT
擁有高品質的船殼,無人船還得順暢遙控,才能發揮效果;因此,衛星訊號、光學與紅外線的多重環境感知等資通訊技術,成為發展關鍵。黃守真提到,台灣在通訊,感應、遙控及避碰技術已非常成熟,加上AI產業如火如荼展開,有利研製無人船。
龍德近年來也和台大、成大及海大等校產學合作,提供製造船殼與開發通訊系統的概念與建議,持續優化供應鏈。
傳輸訊號對無人船極其重要,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就建議政府,必須設法取得低軌衛星做為中繼站,唯有強化訊號,才能在更遠的距離進行遙控,極大化無人船的效果。
蘇紫雲建議,政府應擬出穩定的軍事政策,確立無人船開發的延續性,才有廠商願意投標,發揮國造船艦的長尾效應,放大軍民合作的效益。
2022年全年營收達38.32億元,年增率高達70.7%的龍德也受到市場高度期待 。能否靠無人船帶領公司進一步揚帆,航向產業藍海,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