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東路底,戲院的門口大排長龍,以導盲犬為主題的日本電影「再見了,可魯」,上映才短短二週,全台票房已經將近新台幣7000萬元。
走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六段的天母商圈精華地段,你會驚覺兩側最多的不是服飾精品店與高級餐廳,而是櫛比鱗次的寵物醫院與寵物精品店。
「五年來,台灣動物醫院的家數已經翻了兩番,」曾經擔任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的郭進億指出,除了寵物醫院大幅成長之外,專業寵物獸醫師,更從五年前的近一千人,成長到目前的三千多人。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以及台大獸醫系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目前登記有案的犬隻數量近兩百萬隻,平均一戶擁有一.六隻的狗狗。「如果一隻寵物一個月花費新台幣2000元,台灣一年的寵物產業就有將近500億元的產值,」蕃薯藤行銷暨業務處副總經理袁棟分析,台灣去年零售業的總產值是新台幣5.6兆元,寵物產業就占了將近1%,「這是一個嚇死人的產業,」他說。
寵物商機 創造市場區隔
隨著社會結構的老化與少子化,過去被視為生活調劑的「寵物」,逐漸成為家庭中的一分子,享有與家人等同、甚至更高的禮遇。
傳統的寵物飼料、寵物美容與寵物醫院已經不符飼主將寵物「擬人化」的心理需求,過去「人類獨享」的產業領域,也開始投入寵物市場的經營,從寵物保險、寵物按摩中心、寵物家具、寵物珠寶、寵物年菜、寵物瘦身、寵物心理醫生、寵物寫真館到身後的寵物安樂園不一而足。在歐美甚至還出現寵物SPA以及寵物瑜珈的課程。
「寵物已經被視為生活的伙伴(companion),」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策略長陳倩如分析,現代人愈來愈寂寞,只要是具有伙伴特性的商品都一定大賣,「飼主會用對待愛人的方式去對待寵物,這是深刻的情感投射,」她說。
長期受制於Yahoo!奇摩的市場規模,入口網站蕃薯藤七年來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分眾區隔」來增加會員人數與廣告收入,從小蕃薯、女性頻道Her cafe、運動頻道動動網,蕃薯藤三年來的廣告營收增加了四倍。
不過一直到今年9月9日,國內第一個入口網站的寵物頻道開站,蕃薯藤才真正見識到分眾成功的威力。「寵物頻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入口網站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當初獨排眾議,堅持經營寵物頻道的袁棟認為。
聚眾效果受矚目
寵物頻道強大的聚眾效果,讓蕃薯藤在沒有太多宣傳與行銷的情況下,短短兩個月內就創造了單日平均二十萬筆以上的page view(網頁流量)以及十萬個會員數,其中更有超過半數是因為寵物網才首次加入蕃薯藤的新會員。「這是我們運動頻道成立半年後才達成的目標,」曾經在ESPN負責行銷與業務的袁棟,不得不為寵物的魅力所折服。
在經營策略上,蕃薯藤目前將主力放在會員人數與黏著度的經營上,尚未主打EC部門(線上購物),但線上購物占有商品齊全的優勢,未來的商機相當可觀,「以500億的寵物市場估算,只要有20%是在線上交易,一年就有100億元的商機,」袁棟樂觀的預估。
寵物旋風不僅席捲入口網站,連過去行銷風格較為保守的產物保險業,也颳起了一股寵物流行風。
從今年8月底至今,已經分別有友聯、中央以及泰安產險公司分別開辦「寵物保險」,根據產險業的保守估計,光是「狗市場」一年的保險規模至少就有新台幣18億元以上的市場,如果再加上貓、鳥等寵物一併計算,寵物保險市場可說是商機無限。
「人的市場有多大、寵物的市場就有多大!」友聯產物保險公司傷害保險處經理王子瑋強調,在產險相關商品開發已經成熟的同時,未來寵物保險絕對是產險業很重要的市場區隔以及形象提升的方式。特別是寵物的飼主多集中在十六至三十五歲的年輕族群,正值人生置產的起步階段,「寵物保單只是他人生的第一張產險保單,未來從機車、汽車到房屋、事業保險,都會是我們忠實的客戶,」他說。
寵物保險仍受限
由於法令的規範限制,國內目前的寵物保險只能開放「意外附加傷害險」,至於飼主最需要的「疾病醫療保險」部分,目前暫訂將於明年開放,王子瑋評估一旦開放「疾病醫療保險」的投保,若以先進國家中最低的投保率20%來計算,一年的市場規模也會在30億元以上。
雖然目前真正投保寵物保險的飼主還在少數,但是寵物的魅力卻讓一向作風保守的產險業者,明顯地感受到它的威力,「辦公室每天光是接寵物保險的詢問電話,就接到手軟,」王子瑋笑著說,飼主帶著寵物到全省營業處進行「保險體檢」,更讓平日嚴肅拘謹的辦公室增添了許多活潑與驚喜的氣氛。
除了大型企業紛紛投入寵物市場之外,許多中小企業與個人工作室,也利用過去個別產業經營的know-how投入寵物市場的競逐。
曾經擔任財經雜誌副總編輯的蔡逸君,觀察到寵物市場的主流明顯地從活體養殖轉為家庭飼養,兩年前創辦了國內第一本從寵物飼主角度出發的寵物月刊《Doggy+Kitty》。
雖然近兩年的寵物熱,帶動五本以上的本土寵物雜誌投入市場,但是在競爭激烈的雜誌賣場上,《Doggy+Kitty》平均發行量很快就衝到一萬五千本以上,每個月的獲利也有將近新台幣100萬元,甚至高出許多財經雜誌。
「寵物也流行新奢華主義,」蔡逸君分析,過去跟著吃剩菜剩飯的「老式飼養」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寵物已經成為「伴侶動物」,不論吃的、穿的、用的都要講究名牌與精緻。「我們把寵物當成明星來拍,它其實就是一本時尚雜誌,」蔡逸君接著表示,未來《Doggy+Kitty》計畫投入寵物周邊商品的開發,以及商標的授權,「寵物行銷將是未來最火紅的體驗式經濟模式,」他說道。
寵物寫真新風潮
搭上此波寵物商機的順風車,原本從事婚紗攝影的黃盈瑄一年半前,將所有的積蓄投資開設了國內、也是全球第一家的寵物寫真館,雖然目前只是單店經營,但是在不起眼的地下一樓攝影棚內,每個月卻創造了平均60萬元的營業額,年底更計畫在台中成立分店。「飼主會希望寵物伴侶得到與自己同樣的禮遇,」黃盈瑄指出,甚至有飼主花了十幾萬元替狗狗拍攝寫真專輯,「可能拍婚紗照都花不了這麼多,」她笑著說。
這種熱潮也出現在寵物「後事」的處理上。過去「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的習俗,逐漸被一間間溫馨祥和的「寵物安樂園」所取代,初步統計,國內近兩年成立的寵物安樂園就有將近十家左右,雖然目前仍有法律爭議,但是愈來愈多飼主願意花上數萬元甚至十餘萬元,購買一個骨灰塔位慰藉寵物的在天之靈。
「台灣未來還會像日本一樣,出現寵物的生前契約,」郭進億指出。曾經擔任全國獸醫師公會理事長的他,目前則是擁有三家連鎖寵物安樂園的負責人。
經營從瞭解飼主感受出發
「寵物產業的大餅看起來誘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分享的,」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策略長陳倩如分析。
本身也是愛貓一族的陳倩如,曾經花了數萬元為心愛的貓咪購置了一個納骨塔,但她卻非常厭惡「商人」利用寵物來賺她的錢。
蕃薯藤行銷暨業務處副總經理袁棟也認為,要經營寵物產業絕對不能從賺錢的角度與業務員的心態切入。
「寵物網兩個月來,根本沒有計算EC部門的營業額,」他分析,要經營寵物產業最重要就是要掌握「飼主與寵物間的感情」以及飼主喜歡「群聚討論寵物」的特性,而不能從單純商業績效面向來評估,「所以戀愛守則第一條,就是帶一隻拉風的寵物上街,」袁棟笑著說。
蕃薯藤目前的經營模式強調4C整合,從寵物相關的資訊內容(content)分享,進一步產生網友們互動的話題(communicate),並且透過網聚以及家族的建立,成為寵物社群(community),而寵物飼養所衍生出來的商品(commerce),則會成為水到渠成的相關「服務」之一。「經營寵物產業絕對不能急著賺錢,」袁棟補充道。
「現階段大型企業很難用寵物的單一訴求,成為獲利的business model,」陳倩如分析,「寵物訴求」會是一個不錯的分眾區隔,但是還是必須配合上多重的行銷策略以及不著痕跡的行銷手法。「寵物商品的真正消費者是飼主的感受,而不是寵物本身,」陳倩如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