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電法說會:中國取消半導體產業補助是助攻?
● 1月17日股市封關,從歷史數據看出勝率高買法
● 製造業與旅行社仍放無薪假,企業喊缺工兩樣情
聯電法說會:產能及庫存調整有何盤算?中國取消半導體行業補助變助攻?
上週台積電法說亮眼過關,股價回漲。本週聯電(2303)接棒,將在16日召開法說會。隨著半導體庫存調整風暴已掃到晶圓代工廠,預估法說會重點將聚焦在產能及庫存調整議題及第一季的營運展望上。
攤開聯電2022年12月營收209.46億元,第四季營收678.35億元,雖有月減7.1%及季減10%的狀況,但是在年增率上分別有3.29%及14.78%的成長,雙雙創下同期新高。不過,從營收數字來看,12月的營收是近10個月來的最低點,也是連續4個月走跌的態勢,與當前的半導體庫存調整不無關係。
日前傳出中國因疫情導致經濟和財政壓力擴大,過去砸錢做扶植產業的效果不如預期,恐將暫緩1兆人民幣的半導體產業補助,此舉將紓解聯電在成熟製程的競爭壓力。
累計2023年1月1日至1月11日,三大法人反應在買賣超上,聯電以1億4547萬4719股買超站上排行第一名,成為三大法人最愛,股價由每股41.4元上漲至每股45.15元。
聯電過去已在法說會上表示,第四季將面臨半導體業庫存調整的影響,但也持續看好5G、AIOT及電動車發展的需求,在市場動能上仍有亮點。因此,對於今年開始的產能、稼動率與庫存調整,預測與規劃有什麼盤算,成為這場法說會重點。若有相對好的資訊釋出,可望助攻未來股價。
1月17日股市封關前,該不該抱股過年?
1月17日,是農曆春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俗稱「封關日」,今年最特別的是有12天、史上最長休市,一直到1月30日才開市,也就是所謂的「開紅盤」。該不該抱股過年,成為股民熱議話題。累計1至12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40兆2043億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2兆396億元(5.34%),營收成長公司共553家,衰退公司共418家。
爬梳近20年的統計數據,過去20年的封關日當天有17次上漲,機率高達85%,而平均漲幅則為0.35%,也就是說,過去20年若封關日前一日在收盤買進大盤,於隔日封關日的收盤賣出,平均報酬達0.35%。
不過,永豐金投顧也整理了歷年封關日漲跌統計,發現封關日前10日持有的報酬率最差。不過,一個有趣的統計發現,那就是封關日當天、封關日後持有至60日內的勝率都在7成以上,且持有時間愈長平均報酬愈高。
所以結論是:在封關日前一天收盤或封關日當天進場的勝算較高。
但由於封關期間,適逢美國超級財報週正要展開且俄烏戰爭日趨惡化,預期投資人不會甘冒長假期間的風險,將以觀望為主。在本土主力市場部分,1月13日為丙種關帳日,預期本土主力股、融資成數高的中小型個股將有短暫賣壓存在。
不過只要獲利下修幅度未如預期嚴峻,或中國解封政策效果及疫情逐漸明朗,則可望提振年後台股信心。所以,長假不利行情開展,投資人仍應留意近期的中小股賣壓及科技股法說會風向。
製造業與旅行社仍放無薪假,企業喊缺工兩樣情
勞動部在3日公布最新全國減班休息(無薪假)統計,實施的家數有2661家,合計人數達到1萬8492人。9日再公布最新數據,實施的家數減少644家,剩下2017家,人數也大減4993人,剩下1萬3499人。但是,值得注意的,受出口衰退,製造業的無薪假人數維持在一個高檔,中科也首度出現236人實施無薪假。而旅行社雖因邊境管制鬆綁減少不少,目前仍占1156家,逾6092入受到影響。
勞動部表示,本期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季節性的因素,像是月底、年底的效應。此外,製造業和支援服務業(旅行社)都有大幅減少的情況。進一步分析製造業減少的狀況,一則是有光電產業及印刷電路板廠商各停止實施300多人,後續暫無再實施的計畫。二則因1月工作日少,暫緩施行無薪假,農曆年後看訂單狀況再決定。
旅行社方面,雖然開放邊境已經讓旅遊業有回溫狀況,但是還在初期的起步,入出境的人數還沒有回到疫情前千萬的水準,而台灣最大宗的中國觀光客還沒有開放,也讓產業的期待還有一段距離,少了中國團客影響很大。
但是,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親上火線喊缺工,特別是基層的房務清潔人員,企業缺工清問題仍相當嚴重。根據人力銀行統計企業缺工潮,前三名缺工分別是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業、運輸與物流倉儲業及批發零售與貿易業,比例都高達9成以上。
產業環境受到通膨、疫情等國內外大局勢影響,人力供需出現失衡,是否能短、中、長期透過政府政策引導協助勞資雙方達到共識,解決勞力失衡也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