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連戰因疫情鮮少公開露面,近三年幾乎消失在鏡頭前。他的回憶錄將於1/17出版,日前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時表示,俄烏戰爭的衝擊,讓台灣人民警醒,擔心台海發生戰爭,也不希望年輕人上戰場。
對於2024總統大選,連戰不認為民進黨還能複製「抗中保台」優勢,鼓勵國民黨強化論述,吸引選民支持,以「和平為訴求,站穩愛台立場,爭取兩岸復談機會,」期許藍軍2024重返執政,讓國家轉危為安。
「開拓和平紅利,共創兩岸福祉!」2005年4月,連戰帶著使命感,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成為兩岸分治55年來,首位重返大陸的國民黨主席,當時更創下國共領導人1945年之後的首次會晤,開啟歷史性的「破冰之旅」。
此行,不僅促成馬政府八年、兩岸良性的互動,更間接催生舉世矚目的「馬習會」。
隨著2016年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再陷僵局。中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全面掌權,台海局勢更顯緊張,讓許多人燃起對和平的渴望。
2022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遭逢創黨以來空前挫敗,國民黨則在六都拿下四都,共取得14個縣市首長的成績。連戰在選後首度打破沉默,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
努力保健身體,持續關心時局
歷經新冠疫情肆虐,加上身體狀況不若以往,連戰三年來鮮少公開露面。86歲的他,雖然頭髮花白,但氣色不錯,相較於昔日政務官的幹練形象,眉宇間柔和許多,面容更顯慈祥。
連戰表示,這段時間除了遵照醫囑,減少公開活動,也努力保健身體。即便如此,他仍維持大量閱讀的習慣,持續關心時局。
遠離政壇與時局紛擾,連戰開心分享天倫之樂。他說,由於父親與自己都是獨生子,十多年來,先後添了十個孫輩(五個內孫、五個外孫),他與連方瑀見到小孩成家立業,孫輩認真學習、成長,備感欣慰。
15年來,連戰振筆疾書,撰寫回憶錄,耗費不少查證及思考功夫,所幸這高達45萬字、上下兩冊的套書,在新年伊始,元旦過後問世。
專訪中,連戰多次回顧過往公職生涯的點滴,暢談人生哲學,評價中國大陸前後任領導人,並提出對國民黨與兩岸和平的期許,以下為專訪精華:
細數公職生涯,推動健保最有感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在回憶錄中,提及以往推動政務的艱辛,印象最深刻、最滿意的政績是哪些?
連戰答(以下簡稱答):我在行政院長任內不計阻力,排除萬難,堅定推動全民健保制度提早上路,應該是全民最有感的政策。
我離開行政院已經20多年,全民健保迄今仍是最受國人支持的政策之一,多次民調顯示,都超過八成五以上的支持度。
這三年,世界遭逢新冠疫情肆虐,台灣初期的防疫表現受到國際肯定,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顧問、賓州大學醫學教授易曼紐(Ezekie Emanuel)在接受CNN專訪時也指出,台灣人手一張的健保卡,讓政府能即時追蹤,快速掌握確診病例。他更說,台灣的健保制度,讓防疫展現「幾乎完美的執行力」,這是先進國家總統醫療顧問的專業評價。
當年我在李登輝總統的支持及行政團隊全力衝刺下,不懼醫界與在野黨立委反對,堅持推動健保,受到國人肯定。可見好的政策,絕對禁得起時間與歷史的考驗。
我在行政院也推動網際網路建設、電信自由化,提高國家競爭力,如今每個國民、公司行號,都能充分享受網路、智慧型手機帶來聯繫、溝通、辦事的便捷。
又如,我在外交部長任內廣結善緣,邦交國一度達30個,是退出聯合國、邦交國銳減後,新增邦交國數目的高峰,對照現在政府的邦交國只剩14個,令人唏噓!
在交通部長時,也推動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華航全球航線、拓展海運航權,加速南迴鐵路完工,當時次長私下半開玩笑說:「部長,您真的做到『開天闢地』啊!」
推展「亞太營運中心」受挫,仍感遺憾
問:你的公職生涯,是否有過遺憾與難過的事情?
答:有兩件事迄今仍讓我感到遺憾、難過。首先,是亞太營運中心的頓挫。這讓原本虎虎生風,可以使兩岸經貿合作互利雙贏的政策受到打擊,直到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八年時,才逐步實現我們當時的若干政策理想。
但台灣競爭力衰退及國民所得成長緩慢等,都是因為「戒急用忍」政策的失策,影響深遠。
其次,是我在副總統任內碰上921大地震,這個罕見的災情,帶給中台灣極大的創傷與衝擊。當時我有60餘天住在災區主持救災工作,對於往生者與家庭,至今仍悲慟不已。
那時行政部門總動員,努力救災善後,但難免遭到災民斥責怪罪。不過,國內外愛心總動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連久未互動的俄羅斯都派專機及救難隊前來,這在以前「反共抗俄」時代,是不可思議的發展。
從政核心價值:分工合作,分層負責
問:回顧過往,你最想傳承下去的價值是什麼?
答:我的公職生涯橫跨四分之一世紀,充分體會到,執行公權力不是在省錢的,而要懂得花錢,尤其是把錢花在刀口上。
另外,我也常勉勵公務人員,分工合作的重點,不在分工,是為了合作,無論分工粗細,皆要能共同完成工作。分層負責的重點不在分層,而在負責。一定要事事有人負責,人人有權有責,權責相當。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要能做到「分工合作,分層負責」這八個字,組織的團隊精神才能發揮效率,而不是相互扯後退或推拖拉,這是組織管理很重要的核心要旨。
人生非一路順遂,遭逢挫折先自省
問:你的回憶錄詳述人生歷程,遭逢困境時,如何調適與克服?
答:每個人都會碰上順遂與不如意,我也不例外。可能有人認為,我的求學與從政過程一路順遂,其實未必。當改革遇到挫折,或是天不從人願時,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應該要先做到自省。從哪裡失敗就從那裡再站起來。
人的志氣不能被失敗擊倒,即使面對挫折,只要找出原因,堅持正確的價值理念,雖然轉個彎或耽誤一點時間,但往往事緩則圓,甚至民心的轉變,亦復如此,從政者要深刻感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胡錦濤懂傾聽;習近平知台、接地氣」
問:你曾開啟兩岸破冰之旅,近距離接觸胡錦濤、習近平兩位大陸領導人,對他們有什麼評價?
答:想起2005年,與胡錦濤在中國大陸人民大會堂握手那幕,恍如昨日,還歷歷在目。在其當政期間,我們碰面的次數有12次之多,最近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胡錦濤的身影,想想自己也滿頭白髮,真是歲月催人老。
胡錦濤任內的兩岸關係,諸如推動兩岸三通直航、陸客訪台、台灣以觀察員身分重返WHO與國際民航組織,都是由他拍板定案。
他有中共歷史性的包袱與追求國家統一的重責,由於長期隔離與敵對,兩岸問題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對於我站在中華民國、台灣的立場說明,他始終傾聽,也有同理心。
我與習近平則有六次晤面。2014年2月,我們在北京見面,記得他主動問起馬習會的可能性,我回答樂觀其成。後來,馬習會在2015年11月實現,可見他早對此種層級晤面的期待。
我相信,習近平是歷任總書記中,認識最多台灣人的一位,由於出身基層,對人民問題的研究會比較透徹。他受過高等教育,又有深厚歷練,並負起過福建、浙江、上海等進步省分的全盤責任,因此是一位接地氣的領導人。
當前其他歐美國家與中國大陸的競爭日趨激烈,大陸內部因防疫的嚴格,與擔心外國勢力介入其內部穩定,一方面要拚經濟、拚建設,還要面對國安挑戰,習近平是不容易的,但過往歷練,也讓他有責任感與自信心。
藍軍須強化論述,團結才有未來
問:九合一選舉剛結束,你對國民黨今後的表現有何期許?
答:從我的祖父連橫到兒子連勝文這代,連家四代都是國民黨黨員,也深受黨的栽培,對黨的感情格外深厚。
這次九合一選舉,雖有不少評論認為選民是給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教訓,而非特別肯定或支持國民黨,但我要給國民黨打氣的是,這次選舉的提名能做到無私,推薦優秀候選人,「提對人」絕對是勝負的重要關鍵。
以這次最重要的台北市及桃園市能收復來看,蔣萬安是優秀的年輕從政代表,張善政科技人的行政歷練也遠超過對手,在全黨團結一致下,加上民進黨防疫以來犯下許多錯誤,因此從「討厭民進黨到下架民進黨」,成為這次多數選民的決定。
即將到來的2024選舉,攸關中央執政權,唯有重新執政,才能施展政策抱負,讓國家轉危為安。
因此,我對國民黨中央寄予無限的期待,務必要以大公無私的精神,來辦理好總統及立委的提名工作,不要再重蹈上一屆提名過程的紛擾。當機要立斷,唯有公正超然、提對人選,還要與民進黨提出鮮明對比的好政策論述,人民才有好的選擇。
我非常盼望國民黨堅定團結在一起,結合所有可以合作的對象,推動再次政黨輪替,讓藍天再現,國家重光,兩岸和平。
秉持對等、尊嚴,重啟兩岸對話
問:你認為202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能以什麼樣的兩岸政策來推動和平,獲得選民支持?
答:俄烏戰爭給台灣人民很深刻的警醒與啟示,「台海要不要戰爭?年輕人要不要上戰場?」我認為,要和平就要對話,唯有對等、尊嚴的對話,才能降低敵對關係,重啟兩岸兩會會談,以及互惠互利雙贏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
國民黨可由此一觀點出發,向各階層、各團體廣為說明,爭取支持。我不相信民進黨還可複製2020年「抗中保台」的芒果乾(亡國感)策略來奏效。
我堅信,對話不是投降,和平不是屈辱,唯有站穩中華民國及愛台灣的立場,九二共識仍是兩岸和平的基礎,與復談的機會。政治對話無可迴避,也是兩岸結束敵對狀態,讓台海不再生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