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性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的論點,性是一種原欲,一種本能。所以當小小孩童發出令你聯想到性的言談和舉動時,你不要驚慌,也毋需臉紅。
零歲到四歲的幼兒,會逐步認識自己身體的器官;五歲到八歲的孩童,開始學習生命的起源,會問媽媽「我從那裡來?」;八歲到十二歲則是潛伏期,由於後天的教導,他們會傾向和同性玩在一起,小男生和小女生畫清界限,卻又不免會對對方感到好奇。
有了這些基本認識之後,你開始要準備隨時應付孩子的「突擊」了。綜合專家的意見,在碰到孩子發出和性有關的問題時,以下是比較恰當的處理方式--
.當孩子問:「我是怎麼來的?」
千萬不要告訴他「你是從垃圾筒撿來的」,也不要迴避這個問題,因為這種回答可能會傷害了他的小心靈。
較小的孩子如此發問,多半是要得到一種安全感,所以你只要摟著他說:「你是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他就很心滿意足。你不必緊張的以為他是要挖掘什麼「大秘密」了。
如果確定孩子有進一步的求知欲,你可以拿出相關的書籍(當然,你平時就要準備「兒童小百科」、「親子圖書館」一類的書),自然的和他講解「精子碰到卵子,就變成了你……」,他能問到那裡,你就說明到那裡。態度要親切,讓孩子感受到其中愛的成分。
像八歲的佩佩就曾從媽媽說的故事中學習到:「爸爸的精子碰到媽媽的卵,這時候媽媽懷孕了,就變成了我。」「把我放在子宮裡,」佩佩拍著肚子,還加上自己的想像,「那裡很暖,像是在火爐前面一樣。」
.當夫妻在看A片時,孩子正好闖進來
鎮定為先!不要急著關電視,也不要吼叫孩子離開。若你現出驚慌模樣,只會令孩子感到異樣而更加好奇。
想點別的話題和孩子交談,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果他繼續追問,可以告訴他:「就像你們小孩子愛看卡通無敵鐵金剛,學鐵金剛的強壯一樣,我們大人也有大人要看的影片。有些人需要看,也有些人不需要看,但無論如何都不要看太久。」
如此這般解釋一下再把電視關掉。專家認為,自然正常的說明,總比遮遮掩掩的好。
.如果你是女士,而小孩子愛碰你的胸部或臀部
你也可以碰回去,碰碰他的,看他的感受如何,然後趁機給予機會教育。
不要把他當成小色狼,他的舉動只是提醒你「他有被教育的需要了」,你要開始教他男生和女生有何不同。如果是男生,你可以加強他的責任心;如果是女生,你要告訴她如何保護自己。不論是男孩或女孩,你都要讓他明白「自己的身體是不能隨便讓人觸摸的」。
.如果小孩喜歡玩弄自己或別人的性器官
不要驚叫,他們不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用玩具或活動來引開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自然停止玩弄。
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老師或父母可以用生理狀況圖來向他們說明人體構造,滿足他們的好奇,並提醒孩子要保持自己器官的清潔。根據教育工作者的經驗,這種方式效果很好。
「他們剛開始會說「好色、好色」,但眼睛還是很仔細的盯著掛圖。」從事幼教服務的友緣基金會裡,小朋友一個個托著腮幫子專心聆聽老師的講解。事實上他們在瞭解生理狀況後.類似手淫的情形就大為減少。
.孩子可能會「提早」問你一些成人級的問題
像二歲八個月的小女孩看到小男孩在尿尿,會問「他的「尾巴」為什麼長在前面?」還有四歲的小男生問媽媽:「為什麼我的「小雞雞」會翹起來?」--這通常是青少年關於陰莖勃起的問題。
友緣基金會負責人廖清碧碰到兒子這樣的疑問時,夫妻倆用孩子在浴室常玩的游戲「乳牛尿尿」來解釋。「乳牛尿尿」是把汽球裝滿了水,汽球就會由下垂而漲起,水多的時候就會噴出來。
這是小孩和大人間平常的嬉戲,卻足以說明男性生殖器官因海綿體充血而勃起的性知識。這就要看父母的巧思了,孩子的發問正好考驗你有沒有聯想力。
.你要不要和孩子一起洗澡 「寓教育於洗澡或游泳之中」,是專家建議的性教育方式之一,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情誼,一方面也讓孩子在自然中認識自己的身體,瞭解男生和女生的不同,避免他因好奇而產生的異常行為。
當然,也有大人不喜歡在孩子面前赤身露體,那就毋需勉強,因為你勉強下的不自然會令孩子不安。但是,當你在洗澡時孩子闖了進來,千萬不要趕他出去。切記,自然坦然是不變的原則。
.當孩子看到街土的色情海報或是報上的標題
「很難過濾資訊」是許多父母面對媒體和孩子之間的困擾。除了希望傳播媒體和社會有關團體能自清之外,對於孩子,你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以「平常心」告訴他一些基本的性知識。如果孩子問你「野鴛鴦是什麼?苟合是什麼?」你可視孩子年齡和好奇的程度來決定說明的深淺,並傳達正確的性觀念,告訴他們什麼是不好的,為什麼不好。
例如回答可以是「鴛鴦是一種鳥,野的意思是不合法,表示他們沒有結婚就隨便交配……人不可以這樣……。」
.如何避免孩子受到性騷擾
不要給女孩買太短的裙子或太暴露的衣服,如露背裝。教導孩子坐姿要端正,如:「妳穿了裙子,就要坐得像個淑女。」
讓她穿短褲去公園,而不是穿著裙子到處亂跑。但不要用強制的方式,而是告訴她規則,讓她選擇遵守。例如:「到公園是要活動,穿短褲比較方便;如果妳要穿裙子出去,就不要去公園。」
知道了這些可能的處理方式,還有一點需要父母和師長一同來留意--「讓孩子在尚未面臨生理的大變動前,提前認識自己身體和情緒上可能的變化,到時才不會驚惶失措。」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盧美貴建議讓男生女生一起來學習。
在這個「孩子越來越進步,大人怎麼能不跟著進步」的社會裡,你和孩子可以談心,也可以談「性」。
盧美貴舉白己的例子:「我碰到經期不舒服時也會告訴兒子,讓他瞭解男女不同的生理狀況,他也學會更體貼媽媽。」
從這一代兒童身上漸漸可以發現,如果你準備一些相關的書籍,用正常坦然的態度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心慌的逃避或強制的喝阻,你和孩子之間會更親密,兩性關係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