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那個摩天輪好大喔,我要坐!我要坐!」夏日午後的大直街,一個剛放學的小朋友,看到眼前高聳矗立的摩天輪,興奮地拉扯著媽媽的手,又叫又跳。
不只是居住在大直地區的人們,連行經大直匆匆一瞥的過客,都能清楚看見這個新地標:又高、又大,夜晚還會散發出炫麗彩光的摩天輪。這並不是個新的遊樂園,而是預計在11月初開幕的美麗華百樂園購物中心。
斥資新台幣120億元的百樂園購物中心,是美麗華集團四十年來的最大投資案。在「大董」黃杏中已半退休的情況下,集團第二代的黃世昌成了經營購物中心的當然人選。
有別於其他西裝筆挺的企業家,為了每日巡視賣場工地,身材瘦小、黝黑的黃世昌,總是一襲簡單的Polo衫、休閒褲。帶記者參觀工地時,難掩興奮之情的黃世昌,更是不時手舞足蹈地描述著,「這裡以後會有個大瀑布,那裡是冰淇淋店,旁邊還有史努比城……,」遇到工人還不忘介紹,「他是做大理石的師傅,已經做很多年了。」工地裡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黃世昌無不了然於心。
背負使命的百貨業門外漢
對百貨業界來說,「黃世昌」是個陌生的名字,這個做了大半輩子土地開發商的少主,完全是個百貨業的門外漢。
「當初拿到這塊地,就一定要蓋購物中心,沒得選,」黃世昌說,這塊截彎取直後的新生地,規劃的用途就是「娛樂購物中心」。在活化資產、續創家族事業的考量下,黃世昌在六年前毅然扛起家族使命,從熟悉的建築業,轉而踏入完全陌生的百貨界。
建築業在黃世昌口中,是個「市場很淺、很容易判斷」的事業,不需深入研究市場,也不用謹慎規劃用途,只管拚命蓋房子,「加上以前經濟環境好,才發了一些機會財。」因此蓋房子起家的他,直覺性的第一求助對象就是建築師,結果反而被「糾正」一番。
「建築師請我們先找商業顧問,確定要做什麼之後再連絡他們,」黃世昌開始領略到「興建」,不只是把房子蓋好而已,還要懂得經營管理,於是率團到日本各地考察,也聘請了日本顧問團,給予經營上的建議,「當時我什麼都不懂,都在摸索。」
「台灣百貨業過度競爭,要有特色。」是日本顧問團給的第一個建議。幾經考量,黃世昌決定把日本台場的摩天輪「搬」回來,美麗華百樂園就這樣成了「台灣第一」。
提到第一,美麗華集團經營過的美麗華飯店,也曾以五百八十四間客房這個「最大量體」的第一紀錄獨步全台,在七○年代風光一時。集團與飯店的創辦人黃杏中,更曾擔任台灣觀光協會會長。
高齡七十七歲的黃杏中,八歲那年跟著阿嬤到太平町(現在的永樂市場)逛街,市集的繁華熱鬧讓他看傻了眼,心中於是有了一個夢:「如果將來能有一間店鋪該有多好!」
小學畢業就離開校園的黃杏中,從飯店服務生、清潔工及門僮開始做起,三十歲升任華府飯店主任,所有餐飲、客房、人事工作都由他指揮。
三十二歲時,黃杏中終於實現夢想。他以2萬元的資金開了一間二十坪大的蓬萊百貨,專做日本人生意。黃杏中帶著弟妹們共同打拚,事業版圖的枝葉日漸繁盛,不但跨足建築業,二十年前更開始經營美麗華飯店,十年前開發了美麗華高爾夫球場,還曾被美國《高爾夫文摘》(Golf Digest)評選為台灣十大球場的第一名。
經營了四十年的蓬萊百貨在六年前結束營業,黃杏中一度中斷的「店鋪夢」,現在由大兒子黃世昌承接衣缽。
「創造商圈」是經營關鍵
雖然蓋的是「購物中心」,但黃世昌不諱言,台灣市場小,物販商品的廣度與深度不足,百貨業者間很難做區隔。「我們的商品跟人家差不多,只能用餐飲娛樂來補強。」
「市場不是分配的,是用搶的,」黃世昌比喻,其他的百貨公司如果都拿步槍,自己只要有個重裝備,當然搶得到。「摩天輪就是我們的機關槍,我們搶到人,就等於搶到錢。」
他舉例,如果其他業者在一百位顧客中,能有70%的提袋率,美麗華百樂園就必須吸引三百個以上的人潮,「如果提袋率低,我們就用人海戰術搶業績。」
儘管有個「台灣第一」的摩天輪,但四周待開發的雜草空地,卻是美麗華購物中心能否長紅的隱憂。
新光三越販促部經理洪炳棟就分析,百貨公司的繁榮必須靠周圍商圈的帶動;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則直言,「沒有商圈加持的百貨,不可能成功。」一位百貨業界資深經理人更直諷,佩服美麗華加入百貨市場的「勇氣」。
面對業界的質疑,黃世昌堅稱自己要做的,其實就是創造一個「美麗華商圈」。
美麗華百樂園販促企劃部課長呂俊昌以信義計畫區為例表示,三間新光三越再加上華納威秀影城,就等於一個美麗華百樂園,「美麗華是將所有的設施一次到位。」
嚴格說來,黃世昌的百貨業資歷只有六年,為克服自己「外行領導」的劣勢,不僅特別聘請在日本高島屋擁有三十三年資歷、已經退休的太田勝道擔任總經理,更堅持只做個負責「統合意見」的領導者。
「百貨的策劃執行上,下面的人都比我強,」黃世昌認為,只要計畫開始方向正確,執行的準確度不會有太大偏差,「下面的人犯錯又怎樣,再做一次就好啦!」。笑稱自己是半個內行人的他說,「開幕只是開始,將來要做、要學的事還很多。」
四年前,美麗華飯店在國際級飯店的進駐衝擊下結束營業,如今集團在百貨業激烈競爭的環境下,以興建購物中心的方式,企圖為家族事業再創高峰,能否成功,各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