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為台灣能源未來拚解方!明志科大綠能中心培育頂尖電池研發人才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12-07

瀏覽數 12,600+

圖 / 明志科大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主任楊純誠講座教授(中),帶領師生研究團隊攜手產業開發高品質的鋰電池產品。
圖 / 明志科大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主任楊純誠講座教授(中),帶領師生研究團隊攜手產業開發高品質的鋰電池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全球追求淨零碳排目標,帶動綠色再生能源與電動載具的快速發展普及,相關綠色能源研發人才也需求迫切。明志科技大學的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不僅科研實力獲國際肯定,透過博士學位學程與產學合作,為台灣培育頂尖的電池研發人才。

依據「2022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排名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在全球19萬名科學家中,明志科技大學包括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主任楊純誠講座教授等計有11位教師列於榜單內,約占全校老師人數的5.64%,占比全國科大第三、私立科大第一。這份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國際榜單的榮耀肯定,見證明志科大長期培育研究量能,厚植科研實力的成果。

拔尖攻頂補助獎勵金,為師生打造最佳研究環境

「明志科大鼓勵老師持續發表學術論文,正是匯聚教育系統的能量。不僅老師的研究努力被看見、被升等,師生之間的研究互動與合作,也創造正向循環的多贏效益。」楊純誠表示。

明志2022年通過「學研拔尖攻頂補助獎勵辦法」,鼓勵有實力與潛力的老師深入研究領域發表論文並參加學術獎項競賽,屬學研拔尖範圍的教師提供三年每年最高120萬元的補助經費,而獲得學研攻頂的教師則最高給予500萬元的榮譽獎助研究基金。楊純誠強調,「不只老師之間良性競爭,提升研究品質;更重要的是公部門的專案費用之外,校方還加碼挹注,讓資源投入研究生的聘僱薪資、出國研討的費用,以及設備升級等,讓人才培育的軟硬實力皆更具競爭力。」

明志綠能電池研究中心,產學攜手開創產業新局

低碳節能的重要發展下,電動車、再生能源儲能,鋰電池皆為必備核心元件,為了培育台灣高階電池的研發人才,明志綠能中心自105學年度開始招生的「能源電池科技博士學位學程」,迄今約有30位博士生。楊純誠表示,目前綠能中心產學合作有三項重點:一是與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的正極材料「磷酸鋰鐵」,台塑投入200億打造電池芯廠,明志則以研發儲能櫃為企業找解方;二是南亞科合作的負極「矽碳」,取自友達晶材的廢棄矽晶片,創造循環經濟;三是「全固態鋰電池」已申請17個專利,正與國內鋰電池芯、材料廠家產學合作開發中。

培育與產業接軌的搶手人才,向來是明志科大比國立大學更亮眼的優勢。楊純誠表示,十年前明志化工系創立綠能電池研究中心,聚焦具全球前瞻性的研究主題,瞄準再生能源的未來性。在台塑集團支持下,擁有最好的研究設備與資源,為台灣發展高階儲能電池產業奠定基礎。

「雖然台灣起步晚了,但實戰人才的培育優異、工作思維富有彈性,更善於解決問題,未來十年,將是台灣鋰電池產業的黃金時期。」楊純誠認為,台灣投入太陽光能、風能等「創能」之際,如何讓間歇性能源「儲能」有效使用,是完善能源政策解方的關鍵。

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任楊純誠認為,在政府與產業投資支持下,台灣鋰電池產業透過產學研整合分工落實,才有產業化、升級化的未來。

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任楊純誠認為,在政府與產業投資支持下,台灣鋰電池產業透過產學研整合分工落實,才有產業化、升級化的未來。

鋰電池產業黃金十年,培育產業鏈上中游人才

楊純誠進一步指出,台灣鋰電池產業鏈發展須兼顧上游材料、中游電芯/元件、下游模組/系統/終端應用-電動車、儲能系統,以及最終鋰電池產品回收處理生態系,作一完整的結合布局,並透過產學研整合分工落實。明志綠能中心正是透過大學跨域科系合作,攜手產業開發高品質的利基產品,即安全、能量密度高的全固態鋰電池。楊純誠強調,唯有在政府與產業的投資支持下,台灣鋰電池才有產業化、升級化的未來。

「明志聘請一流的國內外師資來綠能中心,透過每周會議、良性互動,老幹提攜新枝,無論是論文發表、實驗與理論的研究討論,積極養成新世代的『名師』潛力股,傳承人才培育的無私精神與經驗智慧。」楊純誠期許,綠能中心持續串聯國際合作,引進新技術、開發新專利,並藉由技轉與企業合作,讓研發量產商業化,為國家儲能發展擘畫未來。

你可能也喜歡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數位專題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無人能置身事外!《遠見》發起「綠色公民大調查」,探究日常生活減塑、減碳行為,反思如何為環境永續共盡心力,展現台灣邁向淨零的決心!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