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返鄉,如何讓家鄉更美好?視覺設計師胡佩寰將社區宮廟旁的倉庫整理成一間書屋,以閱讀豐富學子的生活,讓不同世代在此歡聚,重溫昔日人情濃厚的鄰里之美。
桃園市龍潭區三和里坐落於山林間,是個典型的農村社區,也是客籍作家鍾肇政筆下出現過的閑靜風光。胡佩寰在三和里長大,她與先生在臺北經營設計公司十多年,因想照顧家人而返鄉,但思想還是專注在都會生活的賺錢工作。直到投入地方創生的熱血青年召喚「一起來做創生,自己的家鄉自己救」,牽動她的思維轉換。
眼見家鄉人口外移、資源不足,她決定投入創生,但一開始不清楚該怎麼做,或經費該從何而來。於是,為了積極串連「產官學研社」的資源,胡佩寰進入中原大學文創研究所就讀,同時,她發揮設計專長,2018年創立茶葉品牌「潭茶」,推廣在地好茶,並隨著中原師生走訪苗栗和彰化,推動大學社會責任,最後回到自己的家鄉。
以美學妝點農村生活
說起創辦閱過山丘有機書店,得從三和社區發展協會說起。母親是協會志工,胡佩寰觀察,協會每週都為銀髮族舉辦運動課程、保健講座等,獨缺美學課程,於是她向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提案,以公費開設「餐桌美學」社區營造課。花藝課剛開課時,胡佩寰得拜託母親呼朋引伴來上課,因為社區的客家媽媽們一輩子待在農村,很少機會接觸藝文活動,所以有點排斥。
直到學員分享課後與插花作品合影的美照,大家「好康道相報」,媽媽們開始踴躍參與。「阿姨跟我們說,很可惜到了七八十歲才學到這些課程。現在他們走山路時,會開始欣賞路旁小花,有時還帶花回家布置,美化生活。」閱過山丘的年輕團隊李鈺淳表示。
協會附近的三元宮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是里民日常活動的區域。胡佩寰曾參與社區村徽設計活動,剛好用上三元宮的閒置倉庫。活動結束,看著三元宮的閒置空間,想起自己兒時,要看書得坐車到山下的龍潭圖書館,青春時光就這樣耗在舟車勞頓,身為母親的她想著能否為社區孩子有一處就近讀書、放學可窩著的地方,閱過山丘有機書店的緣起至此誕生。
倚身廟宇的閱讀空間
「我只是自己想做就去做了,畢竟愛看書的孩子不會變壞。」胡佩寰發揮客家人的硬頸精神,說服三元宮主任委員無償出借空間,再自費裝冷氣、鋪地板,花了30多萬元整理裝潢,十幾坪的空間像被施了魔法般,讓「閱過山丘有機書店」在2021年成形。店內藏書來自各方愛心捐贈,目前共一萬多冊,社區孩子不只有免費的閱讀空間,每天放學後也能來這裡寫作業、接受課業指導。
閱過山丘在暑假也舉辦營隊,帶孩子去茶園採茶、茶行喝茶,還摘竹筍、用竹葉做成手抄紙等等,讓下一代透過這些課程更認識在地風土。「『有機』書店的意思就是它會跟著社區成長,期待閱過山丘能讓家鄉更美更好!」孩子有免費的學習場域,里民也能前來閱讀、參加手作課程。現在閱過山丘還是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常舉辦客家文化講座、 創新資訊交流,活絡了社區的人文生活。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儘管在地方創生一路上跌跌撞撞,胡佩寰以魯迅《故鄉》中的話當作座右銘、為自己打氣。她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她在地方創生之路會認真又堅決的往前走。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