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發布國情統計,2020年底我國平均每戶資產負債淨值為1263萬元(79.8萬美元),較2019年底增62萬元或增5.1%,主因金融性資產淨值增55萬元,主要是每戶「有價證券」增37萬元、「現金及活期性存款」增25萬元。
主計總處表示,2020年底我國家庭部門「平均每戶」資產負債淨值(不含人壽保險及退休準備)依新台幣計算為1263萬元,較2019年底增62萬元或增5.1%,主因金融性資產淨值增55萬元(其中每戶「有價證券」增37萬元、「現金及活期性存款」增25萬元)所致;較2017年底亦增98萬元或增8.4%。若依購買力評價(PPP)換算,2020年底我國每戶財富(PPP)79.8萬美元,較2019年底增3.8萬美元或增5.0%;較2017年底亦增9.7萬美元或增13.8%。
主計總處表示,觀察我國與OECD會員國(38國)及夥伴國(3國)每戶財富(PPP),2019年以盧森堡94.1萬美元最高、其次為瑞士86.2萬美元,拉脫維亞及哥倫比亞較低,各為7.9及8.7萬美元。我國76.0萬美元,高於OECD國家(41國)中位數25.5萬美元,排名僅次於盧森堡與瑞士,在42個國家(含我國)中排名第3,優於亞鄰之南韓(第14,36.2萬美元)及日本(第20,29.5萬美元)。
主計總處表示,依據OECD BLI指標定義,「每戶財富(PPP)」係指居住在該國家庭部門之金融(不含就業相關退休年金)與非金融資產(包括主要住宅、其他房地產、車輛及其他非金融資產等)減負債之淨額,以民間消費購買力平價(PPP)換算,並折算為平均每戶金額。
主計總處說明, 由於各國物價水準不同,OECD進行國際比較時,非採匯率折算,而係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Parity,PPP)進行調整,以反映各國消除物價水準差異後的實質購買力;我國PPP資料採用世界銀行2020 年 5月公布之2017年回合國際比較計畫(ICP)數據及國際貨幣基金(IMF)2022年4月發布之PPP轉換率推估而得,「每戶財富」採用民間消費(private consumption)PPP換算,2020年我國民間消費PPP為15.822。
本文轉載自2022.11.8「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