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維他命計畫,贏在變局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4-06-10

瀏覽數 34,200+

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維他命計畫,贏在變局
 

本文出自 2004 / 6月號雜誌 第216期遠見雜誌

每次演講都滿困難的,因為你不曉得你的聽眾是誰,今天到這裡有點意外,貴賓這麼多。我想就《98/2:神達維他命計畫》這本書背後思考的邏輯和大家報告一下。

「98/2」就是98%的東西在兩天之內交貨。98%是一個很高的比例,能夠兩天內交貨,而且是交到全世界,這是神達、聯強基本的邏輯。

1 Logistics,運籌管理

Logistics在幾千年、幾百年來一直都存在,可是大家都沒有去想這個事情,其實它是很technology oriented(技術導向)的,所以從logistics到technology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事情。

在很多國家裡,一個產品的生產和它的需求通常是不一樣的。譬如石油,阿拉伯到處都是石油,水真的比石油貴,像杜拜的海邊,到處都是把海水製造換成淡水的工廠,石油反而沒有人特別去關注。

很多年前我到印尼參觀球鞋工廠,我很驚訝這裡鞋子這麼大量生產,但出到馬路上一看,印尼人卻幾乎都不穿鞋,想當然爾,這些鞋子是運到其他國家去的。

我們集團像聯華是做麵粉的,製做麵粉的小麥來自澳洲和美國,不過大家不瞭解整個運輸背後的邏輯。我們到便利商店買東西,其實它後面有個供應鏈(supply chain),你以為這是個靜態的事情,其實它是動態的,我們在這裡面花了不少功夫。

如果你到7-ELEVEN買東西,店員把你的年紀、性別輸入電腦,當你在付款後,它就曉得你在幾點鐘來、買什麼東西,再加上了年紀、性別,這些就變成非常重要的資訊,這個我們叫作「data mining」(指資料的分類、處理和解讀),就是把瑣碎的資料變成很重要的資訊,它就可以在有限的貨架(shelf space)情況下,知道什麼時候擺哪些產品,以增加它的商品周轉率(turnover)。

多年前,好市多(Costco)的執行副總經理曾跟我講:「你相不相信,我可以從美國買可口可樂,再用船運到台灣,比你在台灣當地生產的可口可樂還要便宜。」這句話很有震撼力!這是個事實,也就是說整個logistics,如果可以大量的採購,且用非常有效率的方法儲存,就可以降低許多成本。

你到店裡買一瓶可口可樂很容易,其實後面的原料、製造、運輸、儲存等才真是很大的學問。

沃爾瑪百貨(Wal-Mart)去年宣布推動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以取代現在的條碼。將來Wal-Mart會要求廠商把RFID晶片內崁在產品裡面,那它就可以追蹤產品的相關資訊,以致即時管理、瞭解價格的波動,這些都推動了整個科技的演變,造成無線電通訊標準化的形成,我們可以想見它所帶來的產業革命性有多大。推動成功的話,Wal-Mart的好幾萬家供應商都會走這個標準,也就改變了他們整個供應鏈的運作。

台灣的聯強國際是把全世界一些很好的產品,給台灣差不多一萬家的經銷商銷售,最後再到客戶手裡。那產品的附加價值在哪裡呢?如果聯強說「你來跟我進貨」,但一個月後才交貨給你,那就沒有附加價值;但是如果只要電話訂單一進來,我從庫房調零件、組裝、包裝到出貨,一直送到你家門口,全台灣只要十個小時,那這個就是附加價值——速度取勝。

附加價值同時可以減少庫存,減少利息負擔、降低跌價損失,而且全世界好的IT產品我都有,這就是附加價值。這跟logistics也有關係,所以logistics後面隱藏許多東西,也正是我們所謂的D計畫,是logistics中的一環。

2 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的改變

事實上,神通電腦是以做微處理器起家,結果後來應用在朴子農會的毛豬拍賣系統。起初大家都把豬趕到農會拍賣,讓買家來標價,標到了,豬就被買走,沒被標到的,就把豬帶回家,豬在來去的過程中,會瘦好幾公斤,農家還要把牠養肥再去標賣。

後來我們用微處理器控制之後,每個人的操作系統旁邊會有個按鈕,一按鈕,標價就會上升,上升最高價的人就標到了,所以金流和物流之間有很大的關係,一天內毛豬就可以被拍賣掉,速度快了三倍。這是個很有趣的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或稱營運模式)。

另外像我們的漁船去捕沙丁魚,在捕到一大批沙丁魚後,就直接在船上做成罐頭,所以沙丁魚罐頭都是很新鮮的,然後再把罐頭運銷到全世界,這也是很有趣的Business model。

談到Business model,有些平台一直在變,今天我們面對的是資訊社會,我們就是要製造這種共通平台(common platform),讓整個交易過程的速度加快,帶動量的增加。像戴爾電腦的直銷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可以在網路下訂單後,就直接出貨。其中怎樣把東西集中起來、組裝,就變成了非常有趣的Business model。

3 Visibility,洞悉力

所謂的visibility,就是指可以預見未來的能力。以前的航海家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再看以前絲路可以從中國通到很多國家,你必須帶著產品走很久的路,才到一個你不認識的地方,然後還不曉得東西賣不賣得掉,說實在也是件滿困難的事。所以visibility很重要,尤其是跨國企業經營,更必須具備洞悉力的條件。

我們公司中,有個很重要的工作叫作PM(產品規劃經理),透過PM能瞭解供應鏈的運作,例如它必須掌握DRAM價格的漲幅,在進貨的時候,更要瞭解全世界DRAM的產能、產名和市場的供需。

像以前養豬就出了問題,缺豬的時候,大家拚命去餵豬,小豬長大,豬就太多了,這就成為一個循環(cycle);DRAM也是一樣,大家每次看產能不夠,就拚命擴產。尤其是晶圓廠,要花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去蓋,如果是花20億美元去蓋的話,那缺貨和多產能之間就會變成很有趣的事。

另外可以看到未來的人是企劃(planning)部門,它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東西整理好後,歸納出供需之間的關係,這個投資報酬率多少?也把良率、現金流算出來,就可以知道這是個好的投資。其實沒有人曉得這個投資是對或錯,但是經過分析之後,如果是好的話,八九不離十,但如果分析錯誤,一個個投資都會完蛋。

當然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我們現在所掌握的還是一個或然性(probability)的問題。假如資訊可以掌握得很清楚,例如7-ELEVEN蒐集資訊、data mining的結果,它鋪貨的流通性就會做得很好,而不會有呆料的存在,當然也因為7-ELEVEN是收現金,會比較沒有呆帳的情形發生。

但一般企業如果不是直接面對消費市場,也可透過電腦做非常好的分析,並掌握數據,就會曉得商品的季節性需求情形,像歐洲,冬天聖誕節IT的銷量會起來,夏天因為大家都休假,銷量會下降,所以歐洲IT產業在第三季銷售是最差的;不過台灣正好相反,因為暑假及資訊電腦展的關係造成大量買氣。所以在做產銷規劃的過程中,進貨、生產整個流程,就會有非常好的邏輯可循,這就是洞悉力。

4 Design,設計

今天我生產產品之前要設計,設計也要有logistics,譬如Internet,我們的作法是把全世界很多設計的點跟客戶擺在一起,我們矽谷就有上百名設計工程師,到這麼貴的地方設點,有兩個好處,第一和客戶很接近,你很快就曉得客戶想要的未來電腦長相,所以設計出來的產品就會跑在前面,甚至它的錯誤、修改情況會減少、成本也會降低,而增加競爭力;第二個好處就是,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這裡是白天,美國是夜晚,還包括歐洲的時間,我們可以利用二十四小時(around the clock)不停地設計,生產也是一樣的。

我剛從印度回來,印度的邦加洛(Bangalore)有很多call center(客服中心),很有趣的是,全世界大部分的信用狀(negotiation)都在這裡進行,這裡一張桌子三個人用,二十四小時不停地用,包括白班、夜班、大夜班,這個金額龐大得不得了,但它可以利用時差來做最佳化管理,所以其中的平台很重要,必須確保任一方都不能出差錯。

除了設計之外,包括服務業,銀行都可以在財務資源上主動有效幫忙,而不是等到後面需要錢的時候,才去向銀行借錢。

5 Outsourcing,委外服務

現在很多電話、手機、電腦賣出去後,需要各種維修或技術支援單位,其實這部分是可以委外服務的。

最近美國大選,開始有人攻擊美國政府應該阻止「外包到印度,製造到台灣」的情形。雖然美國GDP成長得不錯,但是失業率沒有改善,大家都歸咎美國公司把工作外銷到國外,例如亞洲。

這幾年雖然不景氣,但台灣電子業其實受利很多,因為美國競爭力在衰退的過程中,生產轉移到東南亞來,尤其對中國人有利,因為我們可以勒緊腰帶打拚,這個是中國幾千來的特性。

印度人的英文都不錯,但是他們的口音很重。我去參觀印度call center的時候,發現有的印度人講出來的話是英國口音,有的人則是美國南方口音,所以我就聽了英國口音的人在講什麼,原來他是替倫敦警察、法院打電話去催繳交通違規罰款;還有用美國南方口音來幫美國做市場調查的。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所以就有一些人批評美國不應該outsource,應該用法律來禁止。

印度剛好相反,有獎勵投資方法來鼓勵call center,而政府也發現軟體工業是其核心競爭力,便大量培養軟體工程師。其他像管家人力需求、保險理賠等工作,美國也慢慢都丟給印度做,所以後端支援(back-office)作業,幾乎都包給了印度人。

談到委外服務,我們的美國公司一天差不多就有2000萬美元左右的營業額,比台灣還大,我們有70%的委外服務都是在北京做的;美國業務員接到訂單,就輸入到電腦裡,然後這個訂單會傳到北京去,而北京就會分析這個訂單,它會上IBM、HP、Toshiba去看最新的價錢、交貨的時間、如何從美國A點運到B點等資料,把這些資料整理輸入後,等美國公司第二天上班,就開始把這些訂單發出去。

我們的美國公司七成的後端支援作業、付款方式在中國大陸處理,美國的訂單交貨交到美國十幾個不同的點,例如五千台電腦有些到紐約、有些到西岸,每個地方都要檢查是否有退貨、損害的情形,然後輸入電腦,北京就會知道哪些收到貨該付錢,及付錢的方式為何,其中還包括延遲交貨的罰款等資料,這些資料整理好後,第二天美國公司上班,支票就寄出去了。這是未來的營運模式,很多東西都可以委外服務,包括製造、服務、銀行、logistics。

現在Business model准許你做這些事,第一是因為電信通訊的發達,不論有線、無線,使得全部可以串聯在一起;第二是電子化,電腦的運算速度、儲存量大幅地增快、增加,讓你可以管理變動的數據;第三是網際網路的到來,使得我們有個共通的標準、平台作溝通。這三個東西的整合就創新了我們的商業模式、委外服務和速度等等。

ABCDE計畫

由經濟部技術處所推行的ABCDE計畫(如圖),對神達的運作很健康,所以我們稱為維他命計畫。

A計畫:國內系統廠商和國際客戶間的電子供應鏈計畫

就是針對一些大客戶,包括IBM、Compact、HP(後來Compact和HP合併),這三家公司的營業額每年符合百億美元以上,那它的訂單下來,對台灣就是很好的事,我們鼓勵它和台灣十幾家電腦大廠連線起來。

B計畫:國內系統廠商和上游國內零組件供應商的電子供應鏈計畫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拿到一個一百萬台電腦的訂單,聽了應該很高興,但事實上不能那麼高興,因為這一百萬台訂單要在四個星期內交貨,如果你說OK,最後交不出來,那就永遠沒有訂單了,這是一種自殺行為。

所以拿到訂單,你必須瞭解供應商是否可供應成千上萬的零件,是否能在期限前交貨給你,你才能生產一百萬台電腦,因此先確認供應商OK,你才可以OK。這中間要經過上千通電話的確認,最後可能是四個星期先交五十萬台貨,剩下的再分期交貨,但也可能客戶會要求你先交七十八萬台,三個星期內再交剩下的貨,這時,你就必須再打上千通電話和供應商確認,還有不斷和客戶商量、溝通,但這種作業可行嗎?當然行不通。

所以B計畫就是和供應商連線,當拿到訂單後,馬上透過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分析各項零組件的需求資料給供應商,供應商也馬上跑一個ERP看他的下游供應商的狀況如何,這些事情必須在一、兩天內完成,所以必須透過一個好的平台、共同的語言(我們叫作RosettaNet)來完成。

因為logistics和商業模式的改變,讓我們可以很快回答海外大客戶這個訂單能不能接,有效作業。

C計畫:國內銀行與體系供應鏈金流(cash)整合計畫

銀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台灣中小型供應商常常需要銀行的資源,所以透過C計畫的進行,銀行可以跑在前頭,貸款給接到訂單的供應商,讓它有充足的資金去買材料、工廠設備,以減少貨交不出來,拖累廠商、客戶的狀況。在今天這個微利時代,銀行也希望多和大客戶合作。其中廠商和銀行間要有共同的語言,所以我們有彼此瞭解的格式、標準來運作順暢。

D計畫:國內系統廠商和物流(delivery)業者協同運籌計畫

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ASP)可以和神達、聯強結合在一起,這可能包含自己或外面的業務範圍,這個平台可以把物流業者、供應商的交貨、運輸公司、海關、報關行連線起來,當貨從外國進來的過程中,可以曉得貨從哪個機場出來,台灣這裡就可以先報關,而後運輸公司可以及時入庫,所以這整個供應鏈會連線起來,有效率地作業。

E計畫:國內系統廠商和上下游廠商協同設計設計製造(Joint Design Manufacture)

E計畫中的設計中心可以在我們公司,也可以在客戶端、或一個設計很便宜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因為現在的產品設計管理程式(PDM)可以把設計的樣式全部標準化,標準化之後,就可以在不同地方二十四小時作業,尤其上PC板的layout等等。

設計是一個瓶頸、交貨是一個瓶頸,我們早一步界定這些瓶頸,以減少問題發生,所以這整個計畫對公司是很健康的,因此叫做「維他命計畫」,這樣才能使98%的貨在兩天之內交貨,而且是交到全世界去。

總結來說,要適應成功,第一要有一個標準、平台或共通介面(common interface),這樣才能運作順暢。就像歐盟東擴,最大的好處就是擁有共同貨幣(common currency)。

第二我們要認同新商業模式的形成,台灣要變成政治大國?經濟大國?觀光大國?還是科技大國?我不認為台灣會變成政治大國,那麼要成為經濟大國的商業模式,就應該把台灣定位在全球資源整合(Business integrator),我們有非常好的行銷通路(marketing channel),IT產業可由我們整合,然後轉包或外包給其他國家。所以台灣應繼續扮演非常強的全球資源整合者的角色。

第三就是知識經濟管理開始出現了,你能夠將知識有效運用在工作上,想出如何彌補自身弱點。

還有就是我們公司一直強調的3V哲學,一個是Velocity(速度),競爭就在數秒之間。不過做決策時,如果資訊不足,決策常常會錯,所以速度很重要,資訊也很重要。再來是Value(價值),不論是中間商、ODM製造廠、品牌,都必須要有附加價值,發揮優勢。最後就是前面已提過的Visibility(洞悉力)。

在這個架構之下,每個公司、或者個人都應該想想自己的優點、競爭力究竟在哪裡,才能真正在世界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

現場交流

Q:你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是留在台灣呢?還是到美國去?抑或到對岸發展?

A: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什麼事情的策略和企圖心。我當初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原因是想拿諾貝爾獎金,記得在小學五年級,我很喜歡數學,看到楊政寧、李政道拿諾貝爾獎,我也很想和他們一樣。後來知道過去拿諾貝爾獎金最多的學校就是柏克萊,所以我就只申請就讀柏克萊。儘管沒得諾貝爾獎金,卻可以把我帶到一個方向,讓我有機會接觸矽谷高科技人才,且到英特爾做事。所以不見得你能達成百分之百理想,但方向滿重要的。

Q:因為科技人才擁有很高的所得,而非科技人收入則不那麼可觀,這造成了很大的貧富差距,你擔心這個問題?

A:台灣一直在談數位落差的問題,而這個落差的確滿大的,像我們對於上網的速度還是非常不滿意,但若到了山區,許多小學生擠到鄉公所合用一台電腦,透過電話線好不容易能上網,看到這種畫面真會感動到落淚。

當初就曾和中華電信講,要把ADSL拉到全台灣各角落,現在使用者眾多,更要變成寬頻上網,最少100K以上。中國大陸的數位落差更大,若要全部改善恐怕不容易。好在無線通訊的到來,可以解決部分問題。

我並不會因數位落差而反對大城市的發展,反倒認為成功的城市應繼續發展它的速度,藉一個「push」、一個「pull」的力量帶動發展,這很值得大家重視。(劉懿萱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