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流行套餐組合,修課也流行套餐,套餐就是學程,針對特定領域規劃的課程組合。
學程的出現反映部訂課程鬆綁的效應,同時也顯示大學的圍牆消失,大學人才訓練與社會需求更緊密地扣合。
教育學程是目前最實用的學程,用趨之若鶩形容也不為過。為了讓中小學師資來源更多元化,在一般大學開設訓練師資的課程,想當老師再也不必念師範院校。
目前,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想修教育學程得過關斬將。首先要提出申請,通常包括成績單、性向測驗、自傳和學習計畫書,各校規定不一。每個系都有名額限制,想修教育學程要有轉系的準備,好看的成績單是少不了的條件。
通過系的審查,再接受學校教育學程中心的甄試,通過後才有修教育學程的資格;沒過的人可以先修課,明年再來。修完規定課程,經過初檢,取得實習教師證,經過實習和複檢,才有合格的教師資格,這時可以參加各校的教職甄試,進入學校教書。
大部分學校是開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修課學生除了本系專長外,再修習教育原理、教學方法等課程,取得資格後,可以進入國中、高中、高職任教。少部分學校開設國民小學學程和幼兒教育學程,培養國小和幼稚園師資。
由於修教育學程是取得合格教師資格的管道,有人修教育學程是抱著以備不時之需的心理。正在修教育學程的政治大學哲學系學生李建憲表示,聽多了高學歷高失業率,雖然還不確定會不會去當教書匠,先修教育學程,保留這種可能性。
要修教育學程,必須留意相關訊息。一般教育學程中心設有網站,申請前也會事先舉辦說明會,有興趣瞭解的人可以主動掌握訊息。
別以為申請了教育學程就捧了鐵飯碗,事實上,教育學程有很多報告,又要實習,得投入不少時間,課業壓力重在所難免。取得資格後,教師甄試也是一場激戰,修教育學程的人數日益增多,一個空缺會有上百人爭取,必須不斷充實自己,保持實力。
整合不同知識與技能已成趨勢
大學法通過以前,死板的部訂課程讓大部分學生只能選擇系上規定的課程,想要有第二專長,只有靠輔系和雙學位。無論是輔系或雙修,規定學分數多,還必須修不感興趣的課程,一旦負擔不了,功虧一簣,不是人人都願意嘗試的。
隨著產業的迅速變化,不同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已成趨勢,學商的怎能不懂法律;學工的不懂經濟和管理,日後難以升遷;學基礎訓練的要修應用的課程,就業的選擇性比較多;即使同是工學院不同科系的學生,不瞭解同一個產業上下游的分工,以後一起工作也是雞同鴨講,無法溝通。
現在的學程有取代輔系、雙修的趨勢,針對某一特定領域規劃必要的課程套餐,根據訓練的目標決定學分數,少則十五個,多則三十幾個,學生的負擔減輕,又能加強某一方面的特殊專長。
修學程有第二專長的效果。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畢業的柯秋霜認為,法律和管理脫不了關係,在這樣的動機下,在大四一年修完「智慧財產權」學程十八個學分,雖然壓力不小,她還是督促自己完成。
畢業後,她在一家軟體公司擔任企劃,碰到公司產品被侵權,因為修過「智慧財產權」學程,總經理把這件事交給她處理。她滿慶幸能夠學以致用,「沒想到一出社會就碰到實戰經驗。」
學程也是反映業界需要具有整合能力的人才。規劃「半導體產業與製程」學程的清華大學材料系主任吳泰伯說,半導體是熱門產業,材料工程、電機和機械的人才都需要,可是業界抱怨剛畢業的學生對半導體產業沒有整體的觀點,部門間的溝通效果差;為了讓不同科系的人對這個產業有整體瞭解,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才有半導體產業與製程學程出現。
現在讀研究所的李天誠在大三的時候,開始修半導體產業與製程學程,他說自己未來就業不必然進入半導體產業,不過很容易碰到這一行的人,總要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相對於教育學程,這些因應業界人才需求的學程,修課門檻比較低,這些跨系、跨院的學程都沒有名額限制,也不需要事先申請,只需報備即可。不過,各學程規定的修課資格不一,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學校網站查詢,或向統籌課程的系所索取學程書面資料。
修過學程的過來人提醒,課程中會有基礎課和進階課,依照程度循序漸進修課效果較好。修完學程,畢業證書上會加蓋「修畢XX學程」的證明。考試院與教育部正在研商,未來學程應該可以具有法定地位,成為參加公家考試的資格。
不分系,僵固的學系界限鬆動
今年四月下旬,大學法草案修正案在教育部定案,課程鬆綁空間更大。未來各個學校可以自行訂定學生的修業年限、學分數目,除了以原來的學系招生,也可以用學程招生,授與學程學位。
去年政大傳播學院開始採取新聞、廣電、廣告三系學生錄取後,大一、大二修課不分系,大三、大四修學程的做法。前兩年修基礎通識,後兩年選擇兩類核心課程。
這種修學程的趨勢反映出社會需要更多元化的人才,劃地自限的學科已經不能滿足時代要求,僵固的學系界限將被鬆動,取而代之的是不分系的趨勢,學程將會成為課程彈性調整,強化專業深度、課程廣度的新管道。
在眾多以業產人才需求為導向的學程中,台大的「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是較特別的,不強調專精和實用,而是把人類、歷史、公衛、社會、文學各領域和性別研究有關的課程變成一份菜單,學生只要完成必修和選修的二十個學分,就是吃了一份性別課程套餐。
性別研究是個跨領域的議題,規劃這個學程的台大「婦女研究室」表示,台大許多科系都有性別研究的課程,而這個議題也受到社會重視,才會有這樣的構想,開成讓全校學生選修的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是增加視野的訓練課程,正在修這個學程的社會系學生金天慧說,以前認為很多問題和性別沒有關係,上課後才開始思考以前的人怎麼看三寸金蓮,綁小腳和現代的塑身美體有什麼關連,「上課最大的收穫是治療『性別盲目』這種病。」
雖然學程設計有不同的性質和目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以前你對課程的選擇性有限,現在則是多了不少經濟實惠的套餐課程讓你選擇。怎麼挑,就看你如何規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