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搭起傳承的橋樑 跨世代各有所長激勵 Stay Young

周郁芬
user

周郁芬

2022-08-04

瀏覽數 35,000+

圖/對於從事保險業務工作,「Stay Young」更是重要,即使面對疫情也不容許絲毫放鬆,手腕更是要與時俱進。
圖/對於從事保險業務工作,「Stay Young」更是重要,即使面對疫情也不容許絲毫放鬆,手腕更是要與時俱進。

「Young(年輕)」的定義是什麼?是年齡長幼?還是資歷深淺?富邦人壽今年的全新倡議「Stay Young」,希望透過兩代績優業務員對談,將真正的「年輕」,落實在工作之上,並讓每個人的人生,持續保有成長的動力,重新塑造「Young」的定義。

生活有目標、接受挑戰 天天Stay Young

從事保險業務工作20年,富邦人壽富海通訊處業務總監黃昶鑫指出,所謂的「Young」就是生活有目標、眼睛會發亮。他分享到,12年前公司擴編時,參加個人領袖養成班時,一踏進課堂看到許多充滿熱情、準備挑戰成處的夥伴,多數人的年紀雖然都比他還資深,卻不被年齡所限制,仍勇於挑戰夢想、敢於行動,「我頓時理解,原來這就是年輕!」

保險業資歷同樣超過10年的富邦人壽高震通訊處經理施閎仁也說,年輕未必侷限在生理狀態,「保持熱忱、願意改變,才是真年輕。」他分享,當在職場上有了一段資歷後,往往會產生職業倦怠,不願意走出舒適圈,儘管這不代表自己在職場上「不管用了」,但仍是失去了那份願意接受挑戰的心態。

從事保險業 心態開放、不侷限自己

而對「新世代」來說,年輕是打動客戶的關鍵。陳妍靜20歲就投入保險業,5年的時間就成立了富初通訊處、擔任處經理,她認為,年輕是讓身心靈都抱持開放態度,尤其是身處法規、商品、客戶喜好等各方面條件,隨時隨地都在改變的保險業更應如此,「有些人雖然年紀大,但一直在學習新事物,這就是年輕。」曾有某個長期跟她買保單的客戶告訴她,會跟她買保單,「就是因為我讓客戶覺得『很熱血』!」

大學畢業前就加入業務行列,富邦人壽高慶通訊處經理林書右則提到,長期保持熱情,就是真正的年輕,談話過程中,他的眼中總閃耀著晶亮火花,不僅持續保有熱情,更積極設定目標、努力且毫無保留的全力實踐,這是他保險工作一路走來所保有的初衷。

面對考驗 業務員要與時俱進

事實上,對保險業務員來說,「Stay Young」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守則,尤其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以及疫情等外在環境考驗,手腕更要與時俱進。例如過去業務員維繫客戶關係的秘訣,是持續打電話與一對一拜訪,但陳妍靜認為,針對頻繁使用網路的現代人,拓展社群、將自己經營成網紅,可能比追求面訪來得有效。

施閎仁也認同,對年輕世代的溝通模式與工具,要採取開放態度,並從中找到和業務相關的契機。他就發現,新一代業務員對經營抖音、IG多半並不抗拒,而35歲以上的業務員,即使知道這是種業務型態的轉變,卻寧願用老方法與客戶溝通,「兩者沒有矛盾或孰優孰劣,而是以不一樣的型態在經營自己的事業。」

有趣的是,林書右即使已經身為通訊處主管,時下最新、最流行的知識,他仍舊如數家珍。一談起臉書、LINE、IG、小紅書等社交工具,他話匣子就停不下來,「『Stay Young』並非不斷招募年輕的新血進入保險業,而是要讓業務員心態『Stay Young』。」

世代各有所長 相互激勵一起「年輕」

話雖如此,但要不同世代的業務員彼此溝通,絕非易事。曾經歷數不清組織招募面談的黃昶鑫透露,面對比他小20歲的年輕人,「第一件事就是要打從心底認同他們。」

陳妍靜便大方分享,「師父」黃昶鑫總是不吝鼓勵、讚美自己。當她還是菜鳥業務員時,常對口才、EQ深感挫折,「但我一有低潮就去敲師父的門,師父總是只用三分鐘,就讓我茅塞頓開!」她笑稱。

施閎仁則以自身經驗為例指出,年輕人對社交媒體上的表現相當敏感,若有朋友、同事換了帳號,自己沒被加入就會在意;朋友沒有關心自己的限時動態,或是取消對自己的追蹤,往往會牽動喜怒哀樂,「所以我現在也學會常常關注同仁在社交媒體的狀態,時不時按個愛心,表示重視及關心,讓對方知道『我們是一國的』。」

施閎仁的處世哲學,確實讓後輩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撇步」。林書右在實踐未來發展的策略時,要是半年沒看到成效,便會產生放棄念頭,但施閎仁往往會建議他,何不轉個彎,從長期效益、不同角度思考,或許能找到另一個前進的動力,最終真的獲得不錯成果。

細看保險業務員的職涯發展,有人追求高薪,有人尋求成就,有人則想獲得自我實現。每個世代都有各自的打拚方法,但不論如何,在通往成功的路上,「Stay Young」,永遠是讓業務員保有熾熱初心的不二法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