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無時無刻面對「時間運用」的問題,無論是面對重大的人生轉折或芝麻綠豆般的生活瑣事,難免要做一番抉擇,而且更須自己承擔抉擇的後果。
但是,如果辛勤工作、講求效率與速度仍無法解決問題,該怎麼辦?
一般的時間管理觀念,總是追求能更快、更賣力、更有效率、做更多事情的工具與方法。我們建議的不是換個時鐘,而是找到心中的羅盤,因為你走得多快是一回事,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時鐘代表的是我們的承諾、時間表、目標,也就是做事方法與時間管理;羅盤則代表遠見、價值、原則、信念、良知、方向等,也就是價值觀與生活方式。
當我們感受到時鐘與羅盤之間存有「時差」,問題就產生了,這表示我們沒有對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付出應有的心力。對某些人而言,這種落差是很痛苦的,彷彿老是被其他人或事所局限、控制,因而只能被動因應突發狀況。一個人永遠為瑣事所困,只能擔任救火隊,絕無法有開闊的作為。
新一代時間管理
為了縮短時鐘與羅盤的落差,很多人轉而研究所謂的「時間管理」。
多年來,有太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技巧、工具與資訊,總是說只要努力工作、學習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運用新的技術或工具、利用特殊的方法建檔與安排行程,就能完成所有事情。我們不僅學習理論,還會付諸實行,而且不斷努力嘗試。結果呢?對多數人而言,與時間的約會永遠來不及,總是需要更多時間;總是永遠忙碌,沒有多餘的時間留給自己、家人與朋友;總是有太多事情要做……,徒增挫折與愧疚。這就是傳統時間管理觀念帶來的後遺症,以為只要提高工作的效率,便能掌控生活,從而為你帶來心靈平靜與成就感。
新一代時間管理,建立另一套觀念架構,不以方法上的些微改變為滿足,而在根本上脫離過去缺乏實效的思考方式。
新一代時間管理,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擺在第一位,釐清所謂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一個人的觀念架構究竟是根據重要性或迫切性,對你的人生成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影響。如果生活中急事的比重愈大,相對地完成的重要事情就愈少。
「時間管理矩陣」可以探討急事與要事的關係。矩陣中將日常活動分成四個象限,裡面涵蓋了所有的時間安排方式。(附表)
我們觀察發現,多數人花在第一、三象限的時間最多,其實真正重要的事往往落在第二象限。
如果你習慣處理突發狀況時潛力大發的感覺,到後來往往變成期待突發狀況的發生,以從中獲得刺激與力量。我們會覺得很有成就,很能發揮所長,而且愈戰愈勇。但所謂重要的事,是指真正有助於達成人生目標,讓生命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事,這些事多半都不是那麼迫不及待。原因在於這些事沒有「急迫性」,或者說其急迫性必須我們主動發掘。
如果能使用以第二象限為主的時間管理方法,由連結使命、認清角色、設定目標……等六個步驟的指引,逐步地思考、規劃,假以時日,這種全新的方法能讓你更有能力作時間的主人。
傳統的時間管理講究控制、效率、個人成就、只重視時間,往往用「以事為主的」模式看待互賴:一個人如果能做更多事就值得分派任務,反之則視為互賴關係中的障礙,必須好好處理,讓大家按照進程做事。
事實上時間管理的核心應該是有效的合作、互賴。新一代時間管理能轉變思考模式,轉變為「以人為主」的互賴模式:將個人影響力發揮極致,在群體中找出共同的願景,並能發自內心地授權,使周遭的家人、朋友、同事績效更好,成就更大,進而能發揮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雙贏效果。
新一代時間管理可以超越管理,進而探討生命的主導權,讓你根據全新的觀念架構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幫助你擺脫時間的桎梏,重新發掘屬於自己的羅盤,經營高品質的人生。
《全方位資源管理——與時間有約》First Things First
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羅傑.梅瑞爾(A. Roger Merill)
麗蓓嘉.梅瑞爾(Rebecca R. Merill)
譯者:張美惠、陳絜吾
天下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5日
定價: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