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今天舉辦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動土儀式,更宣布至少會砸60億元投入研發及量產。而鴻海帶頭衝,背後也有一批台廠助拳。
宋江陣的鼓聲、吶喊聲,響徹高雄市政府大樓,有別於舞龍舞獅的熱鬧喜氣,宋江陣刀棍齊舞,更有戰鬥氣息。
鴻海今日舉辦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動土儀式,特別請到高雄內門的宋江陣團體表演,宣示將深耕高雄在地,也展現拚戰電池事業決心。
董事長劉揚偉宣布,將以高雄和發產業園區為出發點,發展電池事業,成立研發暨試量產中心,「我們至少投入60億,目標在2024年產量達到1GW(100萬千瓦)。」並結合高雄在金屬材料及精密加工等相關產業的基礎,透過加碼投資和發產業園區、橋頭科學園區以及高雄軟體園區,為推動高雄電動車產業鏈,提供能量。
代表能量載體的電芯中心正式動土,無疑是鴻海在高雄打造新能源產業鏈的一個最重要里程碑。劉揚偉也表示,希望打造從上游材料、中游電芯到下游電池包的在地產業鏈,並以台灣做出來的電池,供應MIH規格的電動車,加速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希望可以拋磚引玉,邀請更多產業夥伴一起建構電池產業。」
會中,劉揚偉一度脫稿演出,表示「為什麼今天這場儀式,我們會請高雄內門的宋江陣,還有在地電台的主持人(主持活動),我們希望都是在地為主,不是帶一票其他城市的人,做完就走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地化,才能促進在地繁榮。」
鴻海電池供應商,明碁材料入列
從另個角度出發,鴻海相比於中、日、韓等電池大廠,目前只能算是電池新手,因此,打團體戰,試圖彎道超車追上同業程度,也至關重要。劉揚偉也組織了一票台廠,一同力拚電池產業。
在關鍵的電池材料上,鴻海去年已結盟碩禾、榮炭、中鋼碳素(中碳),提供電池負極材料。碩禾是太陽能材料出身,近年發展電動車正負極材料,將提供負極材料「矽及矽氧材料」技術給鴻海。中碳、榮炭則分別提供「介相石墨碳微球」、及高性價比的人造石墨。
目前鴻海主力發展的電池種類,是安全性高、更適合量產的磷酸鋰鐵電池,也同步研發目前技術尚不成熟的固態電池,其兼具重量輕、充放電快、安全等優點。
劉揚偉指出,電池產業的合作對象,大部分都會是台廠。例如本次鴻海新增的電池材料伙伴,包括提供電池隔離膜的明碁材料,也正在與中油洽談電池化學材料合作的可能。此外,鴻海目前的電池實驗室及廠區,則交由大型工程公司中鼎,以及鴻海孫公司、半導體廠務工程公司帆宣共同打造。
鴻海發展電池產業,另一個重要助力則是高雄市政府。劉揚偉今天指出,「我們跟市府洽談到動工,只花了四個月,這非常難得」,致謝市府團隊在廠區土地取得及相關行政事務上的效率。
鴻海電池三大關建基地
目前鴻海的電池研發基地與製造基地,分布在苗栗頭份、高雄和發產業園區、橋頭科學園區三處。鴻海在高雄則有四處據點:今年新增的橋頭(整車、電池、電池芯製造)、和發(電池芯、儲能相關)兩處據點,以及既有的高雄軟體園區(軟韌體研發)、路竹科學園區(顯示器研發)據點。
以鴻海核心優勢製造之佈局分析,高雄無疑是未來帶動鴻海轉型電動車,最關鍵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