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千鄉萬才 告別貧窮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4-01-01

瀏覽數 25,950+

千鄉萬才 告別貧窮
 

本文出自 2004 / 1月號雜誌 第211期遠見雜誌

每年他們滿懷希望,期待從天降下甘霖,然而每年的期待終究落空。老年人不敢做夢,年輕人不見異象,在這裡,人們看不到希望……。」

這就是黃羊川的故事。中國大西北黃羊川鄉,是全中國最窮的四十一個鄉里之一,每年只有三百毫米的降雨量,連看天都不能吃飯,這個祁連山下,古時楊門女將兵敗流浪的地方,早已被上帝遺忘。

「也虧得溫世仁才找得到他們,」跟隨溫世仁到黃羊川工作的黃書馨透過越洋電話說。

剛從黃羊川趕回台北的林光信,要送好友最後一程。談及黃羊川就會想起溫世仁,林光信眼角濕潤。林光信是英業達天津分公司總經理,也是溫世仁台大電機三十年的老同學。這三年以來,兩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讓黃羊川這裡的孩子走出大山。

黃羊川的小孩最怕家裡說,「沒錢了,不要上學了」;學生喝不起開水,只能喝生水;而一張張「老農、驢子、石磨」的畫面,貧窮的磨難,就像驢子磨磨,幾世無力翻轉。

「我問嚮導,這裡很苦吧?嚮導說,『我的家鄉更苦,我們連驢子都沒有!』我的眼淚只能往肚裡吞…,」溫世仁生前在大陸最後一場演講中,一邊放著投影片,一邊感傷地述說黃羊川的故事。

在黃羊川這個窮鄉,最近出現了www.yellowsheepriver.com這樣一個網址,黃沙大漠中,像天外飛來的禮物。

溫世仁和林光信用「網路」鋪路,千山萬水阻隔的山鄉,孩子們第一次用網路連接了人生的夢想。2000年11月20日,是黃羊川的大日子。黃羊川職中有了自己的網址,也代表「告別貧窮」的開始。

每次一到黃羊川就流淚的溫世仁,都會自問人生的機遇為何如此大不同?思索再三,因為真貧窮是缺乏知識,缺乏訊息,缺乏技術,「唯有消滅數碼落差,才能真正消滅貧窮,」他說。

為了讓大西部開發十年可成,溫世仁甚至親自飛到美國,向未來學大師托佛勒(Alvin Toffler)請益。托佛勒告訴他,「你已經找到了方法,網路城鄉就是讓中國告別貧窮的法門。」

研究未來學的溫世仁認為,世界文明演進,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到西元2000年開始的第三波網路社會,也是中國八億靠天吃飯的貧農,百年難得一次的機遇。

唯有透過網路,世界才沒有貧富。透過網路,沒有距離,山鄉也不會自外於世界。

十年告別貧窮

「溫世仁既有夢想,又有策略,是難得有夢想的理想家,」林光信說。

問題愈大,商機愈大。「消滅貧窮,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溫世仁說。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給錢不是最好的方法,要消滅貧窮,要把「投知」變「投資」。2002年,溫世仁決定複製黃羊川,籌資5000萬美元,要在中國一千個窮鄉中,找到「千鄉萬才」。

「網路不能直接解決貧窮,但它卻開啟脫離貧窮的大門,只要窮人找到希望的平台,千鄉萬才又豈止萬才呢?」溫世仁說。

原本西部大開發計畫設定的時間是五十年,但是溫世仁堅持「西部開發,十年可成」,「因為投資人只會買短時間內上漲機率最高的股票,」他說。

每一個文明要存在,最早一定要建築在生財體系上,有了足夠的財富,才能產生社會體系、文化體系、思想體系。「慈善是一枝射出去的箭,射出去就沒有了,」溫世仁說。

溫世仁替黃羊川的「未來社會」,擬訂了具體的七部曲生財體系,這也是至今廣受矚目的「中國告別貧窮模式」。

這個告別貧窮模式,「以校領鄉」,只要讓學生透過網路學會三樣法寶,電腦軟體、英文、打字技能,可以直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然後,以各校作為「電子商務中心」,「改善農牧」打開通往世界的路。聚居是善用有限自然資源必然的過程。「建網路城鄉中心」,「促進散居到聚落」,「發展服務業」也是重要的三部曲。

最後一步關鍵是「遠距雇用和遠距服務」。溫世仁的網路世界要像印度一樣,把工作留在城鄉,就地創造財富,發展自己的文化,讓大西部窮鄉僻壤的人民有機會擺脫離鄉背井的宿命。

零下二十度的黃羊川,凍得連土都翻不起來,但是這裡的人掉著淚,一鏟一鏟地趕工,他們知道只有加快腳步,開春後,溫先生希望的黃羊川城鄉網路中心可以啟用。

乾涸的大地,久久長不出花了。但這裡的人們,仍然一束一束扎著紙花,萬人用心送他們的「溫先生」最後一程。

孩子們高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這是溫世仁教他們的,教他們的希望之歌。

這幾年,溫世仁匆忙像個趕路人,「因為他們有希望擺脫百年貧窮,」好友張鳳吟難過地憶起溫世仁的答案。

認識溫世仁的都知道他很沈默,但決心驚人。西部開發,十年可成,他說,「如果這個美景沒有實現,就把自己埋在西部草原吧!」

在大西北,老人仍然使用小鋼杯舀水種田。千鄉萬才,告別貧窮,溫世仁種下的青苗兒才剛始。

夢中家園,還需要千百萬個溫世仁,千百萬粒麥子。「緊鑼密鼓正精采,鑑然幕若落,真吊人胃口,」林光信不捨又不解地說。

一粒麥子雖不死,但是下一個溫世仁在哪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