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普及,讓資訊的傳遞、儲存、取用,變得非常便利。帶來了交易成本降低;資訊傳遞快速化、及時化與成本大幅下降,同時加速了生產過程日益去垂直化、切割化,與全球化的興起,把世界變成工廠,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外包,或去垂直化。
生產過程的去垂直化
去垂直化其實不是全新的觀念,在許多契約機制的經濟社會中,都已存在大家熟悉的委外、外包。但在數位時代中,因為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的突破,讓很多以前無法交易的產品與服務,變得有可交易性,如電話服務中心、軟體研發設計中心等,可以跨國性外包,因而展現兩項非常特殊的數位特性。
首先,由於企業內部的溝通成本降低了,管理階層控管產銷的成本降低和準確度提升,公司與公司之間的溝通也比以前更加便利,結果是,供應鏈過程的每一單位可以分得更細,創造更多的外包機會。其次,精細的國際分工,同時培養出更多專精於某一技術或製程,而非產品的關聯廠商。
成功的去垂直化,倚賴生產製程的標準化,共用的標準化平台、更準確的溝通品質,長期的信任和合作關係。在全球化與去垂直化的國際市場中,唯有能夠掌握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獲得最大的利基。
以Nike這類全球型大企業為例,在美國製造鞋子,早已不具競爭力,Nike的核心競爭力是設計與行銷,並持續經營品牌。將製造去垂直化,並成功外包,在全世界找到合適的外包工廠,是維持核心競爭力的良策。
對寶成這類代工企業而言,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參與國際競爭,參與國際分工,積極成為產業供應鏈的一環,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寶成之所以能成功參與Nike供應鏈的一環,是它擁有低生產成本的核心競爭力,這時寶成的競爭力需要靠找到更便宜的土地、勞工,及擴大市場規模以降低生產成本等。因此,除了Nike,寶成也同時代工銳跑(Reebok)等多家鞋廠的外包製造,以擴大生產規模來降低生產成本,維持生產成本低廉的核心競爭力。
減少垂直化的同時,也加速了全球化的進行,當企業面對的市場規模、競爭對手日益增多並遍及全球時,唯有善用全球資源、並完善整合的企業,才能從營運中擴大營運規模和資產。
數位革命對經濟的影響
數位革命掀起的去垂直化和全球化,也為全球經濟體帶來重新洗牌效應。
中國大陸、俄羅斯和印度等歷史悠久的國家,也以新人姿勢在二十世紀末期參與全球化,使得全球競爭的範圍無限延伸,競爭力道也更為激烈,而在這場全球化競賽之中,若是不能靈活因應,就會被淘汰出局。
經由美國與東亞經濟體的實證經濟數據分析,可得到幾個新通訊科技革命對總體經濟影響面向的結果:
一、全世界總體需求增加,尤其是航空貨運、無線手機、電腦、和旅遊業的總需求增加,尤為明顯。
新通訊科技革命不但改造舊有經濟,更創造了以往沒有的新產品和服務。相同生產要素投入,能帶來更多的產出,以致整體生產力提升,產品價格下降,低技能勞工工資下降,通貨膨脹率維持在低水準。
二、資訊通訊革命所帶來的經濟成長率提升,主要不是來自於科技的發明與創新,而是來自對應用與傳播工具的廣泛運用。
三、新經濟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它破壞的就業機會來得更多,創造性毀滅摧毀了部分舊企業,卻也加速了新興事業的興起。新興企業的進入門檻和資本門檻降低,新崛起的企業多是運用新科技,擁有更多無形資本而非有形資本的新型態企業。
大型化企業與參與大型化市場的重要性提升,提高市場占有率未必能保證企業成功,但是大型企業要成功,必然要提高市場占有率。
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了。由過去平均約五年縮短為十二至十八個月。雖然創造了新產品和新市場贏家興起的機會,卻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挑戰。
有產品創新能力的大型企業或市場先進者利益更加凸顯。個別企業的選擇擴大了,但是,產業的波動性加劇,尤其是主要大型企業發展新產品或重新配置供應鏈時,波動效果更凸顯。企業唯有透過緊密的策略性聯盟,才能避免產品周期性縮短和產業波動的衝擊。
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下,沒有企業可以保證永遠存在,傳統終生雇用的保障型就業不再,因此,政府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及退休金制度,同時要為失業員工提供再培訓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再找到其他工作。最重要的是,政府要能不斷地透過很好的機制來刺激企業的創業和新業務的發展。
為維持經濟持續成長,公部門在數位時代應該強化公共投資,政府要維持開放的作風,繼續投資人力培育與研究發展,在財政及網路基礎建設著力,確立法律環境與智慧財產權的規範。
做為個人,則應保持很大的彈性和應變能力,提高存款和提早規劃退休金準備,並時時掌握教育學習的新機會,增進個人技能。(楊麗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