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只要我們活著一天,必然會碰到阻礙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的一些事。一方面,我們希望別人不要干涉我們的事,但另一方面,換作別人的事,我們卻管不了自己不去介入。(本文摘自《離線練習》一書,作者為安藤美冬,以下為摘文。)
社群網路讓人與人的界限逐漸模糊
「那個人GG 了!」、「這個人現在很慘哪。」當人們議論這些八卦時,並沒意識到這種行為是在「插嘴」,甚至「插手」別人的事了。
幾年前,我不過是不玩SNS(註:社群網站)而已,竟被當成「失蹤人口」,真不可思議。
碰到我的人、聯繫我的人,每個都問:「妳最近怎麼了?」
我之前整天都掛在網路上,難怪親朋好友會有如此反應,但這種反應碰多了,我開始厭煩。
「別人知道我的動向是理所當然的」、「我知道別人的動向也是理所當然的」,這不是很荒謬嗎?
人與人的「界限」,在SNS的助攻下,逐漸模糊。
為什麼我們如此在意別人的事呢?
插手別人的事,可以獲得什麼好處?
覺得自己是英雄
回顧我自己,有段時間我也會對親朋好友的日常及問題「插嘴」、「插手」。
只要對方碰上困難,我不會坐視不管,一定聽其訴苦,給予忠告。這讓我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簡直是英雄。
如果有人對別人的事坐視不管,我會認為那人太過冷漠;對於不加入聊八卦的人,我也會認為那是個自我中心的人。
如今想想,那樣的我,是多麼傲慢啊!
但我變了。如今的我認為,放手是一種信任的表現。
能夠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畫清界限的人,才能幫助對方成長獨立。
其實,通常我們能做的,也就是相信對方有勇氣、有能力去解決問題而已。
逃避自己真正應該去做的事
管人家的事,對自己有個好處。
那就是,「可以逃避自己真正應該去做的事」。
當我們眼睛盯著別人的問題時,就可迴避自己的問題。
而且,出手去管的話,還能讓自己處於「正在做事」的狀態。
放手吧,不要干涉別人的日常生活。
在意別人的時候,就是你該在意自己的時候。
愈是不安,也愈容易受他人影響
我有個朋友,他在高中時代是全大阪排名第三的田徑選手,前途不可限量。他不但每天嚴格訓練,而且賽前的三餐都經過特別調理。
據說,比賽當天早上,他如果預感「今天會贏」,那天就一定會贏。
反之,輸掉比賽的那天,也都是他沒有「今天會贏」的預感,還會出於不安而問身邊的人:「我今天會贏嗎?」
愈是不安,愈想依賴別人。
解決煩惱的方法千百種,占卜便是其中之一。
算命與他人的忠告,說穿了都只是「他人之言」
占卜早已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輕鬆的如電視的資訊節目、雜誌的卷末、網路上的免費占卜,專業的有手相、面相、算命學、西洋占星術等,不一而足。即便是小型書店和超商,都可買到占卜書,據說還都登上每年的暢銷書之列。
像占卜這類忠告,若能讓人重新振作倒還好,只是其中不乏將人推入痛苦深淵的話語。
我有個朋友,就是被占卜師鑑定為「千萬不可結婚」而絕望不已。也有人好不容易盼到了工作機會,卻因為占卜出「凶」而忍痛割捨。
話說,大學時期的我也曾在朋友的介紹下去找占卜師。那是一個很糟糕的經驗。
那個占卜師是個60多歲的男性,一看到我就滔滔不絕,過程中我幾次提問他都無視,只一味地說「你會這樣!」、「這個絕對不行!」⋯⋯。起初我被這股氣勢嚇到,最後整個大傻眼。
這個人應該活得很痛苦吧,我想。
那個不行、這個也不行,那個很難⋯⋯。
他給客人的忠告,恐怕也給了自己。
被占卜的結果、因果所縛而限制了自己的,不就是占卜師本人?
不僅占卜,家人、朋友、心理師的忠告,說穿了都只是他人之言。最了解你的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
那些人的話,經過你自己的篩選後,能接受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就當耳邊風吧。別人的話都只能當資訊參考。畢竟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