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陸企業而言,自創國際品牌,尚非很好的環境。目前世界著名的品牌中,並無華人企業,相信若干年後現象會改變。促成改變的因素,一為經濟全球化;二為中國已成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地位還在提升;三為中國企業正在追求國際化,追求國際品牌的創意。
在亞洲國家其實已經有很成功的示範,我們知道在幾十年前,不光是中國,整個亞洲地區都沒有國際知名的品牌。但是今天有多家來自亞洲地區的品牌,像日本的豐田、韓國的三星,台灣地區也有,像台積電、宏?,還有趨勢科技。
由歷史可以看出,商品品牌不一定跟企業的品牌結合。有時是國家品牌,有時是地區品牌,這跟當時企業體制的發展有關係。最有影響力的華人企業,在大陸是投資性的企業而非消費性企業,因此經濟實力很強,品牌影響力不一定強。
對大陸而言,實際上我們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民營企業創業和國營企業的改制。第二個階段是在中國市場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目前多數產業處於此一階段。經濟成長之後,我們將要走到第三階段,就是國際化,就是追求國際品牌與創意。
整個知識型產業在全球的分工,意義相當重大;知識型產業包括知識型服務,我們知道印度很成功,最具優勢的國家為印度、中國、俄羅斯。到2003年,中國的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美國、印度、日本和俄羅斯。這表示,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已經是世界第一。
如果我們要實現國際品牌和創意,以下幾點是值得思考的:一、就是在本土市場,也就是中國市場做大,因為中國已是國際市場中重要的一部分。二、發揮國家間的比較優勢,包括勞動力、技術上優勢,並且在模式上創新;這點中國移動通訊是很成功的實例。三、利用國際人才資源,例如溫州某鞋廠,現在已經聘請義大利設計師,如此便可以克服人才結構上的差異。四、與國際資本市場結合,通過資本運作,促進國際化經營。
到2010年我們希望進入全球軟件前五十強。我們的策略是先在大陸成為龍頭廠商。在大陸以外的市場,我們已開始印度模式(委外)軟件服務。我們的管理軟件在大陸及亞太地區有市場,也有發展機會,我們的發展將從亞太地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