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ESG時代,公司治理是大事!效法安倍手腕細膩高明

陳冲
user

陳冲

2022-09-12

瀏覽數 1,0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lickr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lickr

安倍遇刺,台灣為是否降半旗,吵成一團;日本為是否舉行國葬,也爭執不休。本基金會論事,向以財經為中心,避談不熟悉的政治議題,本文自不例外。

2012年底,安倍是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為洗刷第一次被評為執政無能,上任後就賣力演出。

2013/2/22到美國智庫CSIS演講,劈頭就是Japan is back,展示奮發雄心,隔年初在Davos世界經濟論壇,發表Japan′s New Dawn(總理府中文譯稿是「新的日本展望與新的理想」,氣勢稍差),勾畫日本經濟藍圖,從籌辦奧運、電力能源、醫療產業,談到區域經濟整合、稅制改革,從此安倍經濟學一詞不脛而走,當時我已離開公職,注意力投注在媒體鮮少報導的一段──公司治理。

兩個月後(2014/5)我在報紙專欄曾有一篇「安倍的第四支箭」,指出安倍想在國會推動公司治理,是高難度工作,因為業界阻力不小,尤其自民黨主要金主「經濟團體連合會」(簡稱經團連),私下都在串連反對。

安倍心思細膩,能推動前人不易推動的公司治理。圖片來自flickr

安倍心思細膩,能推動前人不易推動的公司治理。圖片來自flickr

安倍在公司治理的三大成就 

2015年底,日本學界整理一年多來安倍公司治理的三項成就,所採方法是軟硬兼施,剛柔並濟,有國會修法,也有行政指導,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

Davos會議後,日本即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引進日本版的Stewardship Code,2014/2/26由金融廳公布股東責任守則,主要要求機構投資人(專業投資人),積極參與股東會決策,揭露投票情況,以自發自律方式,認真參與公司治理,劍及履及的速度,令人耳目一新,事實上,機構投資人也紛紛響應。

其二,

2015/3/5由東京證交所發布公司治理規範,主要參考OECD範本,最有趣的是,要求Crossholding(交互持股)股東,說明持股目的與理由,對許多用交叉持股鞏固經營權的公司,產生警惕,壓力不小。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第三,

2015/5/1在國會修正公司法,配合東京證交所增設兩位外部董事(日本稱社外取締役,即獨立董事)的內規,在公司法明定外部董事的條件,這對許多大型會社,相當震撼(尤其是規定外部董事必須過去十年內不得在公司內執行職務)。

安倍推動公司治理,手腕細膩又高明 

從公司治理的推動,可以看出安倍的手腕細膩又高明,而且願意將資源及精力用在公司治理,表示此人還是相當有理想。安倍遇刺後,各方評價,有譽有毀,前些日子,遇到幾位外務老兵,聽聞一些事蹟,覺得安倍還是粗細兼備,考慮周全。

2011及2012安倍曾兩度訪台,雖僅是眾議員,但畢竟是前首相身分,據說他下機原擬即拜訪李前總統,外交人員覺得不妥,安倍遂提出先至忠烈祠(規格不下日本靖國神社)祭拜,再進行其他拜會;某日白天行程結束,晚間有政黨人士邀敘,安倍對外交部接待人員表示,其需休息,然後自行搭乘計程車前往,事後有人責怪外交人員失禮,其實在此情況,續攤如有東主,理應自行派車接送。

不過這些小事可以看出,安倍心思細膩,無怪能推動前人不易推動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對政治人物,不是大事,但對個別公司、甚至對整體資本市場,尤其在ESG時代,則是大事。國內政治人物,如能在提升公司治理方面,略盡綿薄,(例如,舉手之勞的公股事業治理)那就功德無量了!

(另文:政府大小不是問題,重在治理!近10年公股卻荒腔走板…
原標題為:公退民進的公司治理)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原文刊載於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網站,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數位專題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無人能置身事外!《遠見》發起「綠色公民大調查」,探究日常生活減塑、減碳行為,反思如何為環境永續共盡心力,展現台灣邁向淨零的決心!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