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六哥近日陸續公布4月營收:一片綠。鴻海4月營收月減4%已是同業間表現最佳,廣達則月減四成、仁寶營收幾乎腰斬。過去兩年旺到不行的電子代工廠,現在到底發生什麼事?
電子組裝業者,最近很不好過。
4月業績、第一季財報將陸續公布,電子六哥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中,鴻海4月營收月減4%,已經是六哥中表現最佳,筆電代工大廠廣達、仁寶月減分別是-39.5%、-47.5%,等於3到4月,業績直接打了六折、五折。
這也讓人納悶,過去這兩年來訂單滿手、業績頻創新高的電子組裝產業,現在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供給面:封城、缺料捲土重來,業者頭痛
自疫情起,半導體供不應求,造成缺料,讓業者滿手訂單卻出不了貨,去年(2021)第3、4季時,業者多半預估今年第1、2季將可能緩解。
不過,緩解中的缺料情況卻突然急轉直下,電子業者坦言,缺料改善狀況不如想像樂觀,主要集中在電源、網通IC,且恐怕「下半年都要有心理準備了」。
原來,筆電代工重鎮上海、昆山所在的華東地區,由於採取嚴格的疫情管控,導致進出貨、生產節奏大亂。
美系外資指出,占廣達筆電產能兩成的上海廠一度公告停工,得由重慶等廠區支援生產,而占仁寶產能高達五成的昆山廠,則公告配合政府措施升級防疫態勢。搭配近日公告的廣達、仁寶4月業績,就不難看出為何營收崩跌。
緯創旗下伺服器代工大廠、緯穎也是疫情封控受災戶,4月業績月減18%。財務長陳昌偉近日在法說會上表示,供應鏈混亂下,進貨不足造成缺料,會讓產線閒置、徒增生產成本。但缺料狀況突然有所改善時(如今年3月),卻要支付更多加班費來趕進度出貨。
此外,再加上因為擔心斷料,緯穎額外花錢囤料、運貨、租倉儲空間,讓供應鏈大亂的狀況實際體現於財報上時,就是生產成本、營運費用大增,而壓抑獲利表現。
華東營運混亂,筆電代工廠的供應商也同樣坐困愁城。筆電機殼大廠可成4月業績月減58.3%,指出中國大陸多處實施封控,影響組裝廠客戶拉貨速度。
而筆電散熱件廠,產能集中華東的上櫃公司安力,則在4月多達八次宣布暫時停工,因此該月業績也崩跌超過七成。
延伸閱讀
安力「與狼共舞」 練出業界最高毛利
需求面:PC、消費性電子不振,今年烏雲壟罩
除了眼前供應鏈大亂的燃眉之急,需求端的狀況也同樣難解。
電腦需求經歷疫情利多,2020、2021年出貨暢旺,但各研調機構認為今年出貨量將開始反轉下修。
外資麥格理證券預估,2022、2023年電腦出貨量將各減少6%。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蕭聖倫也指出,去年第4季筆記型電腦出貨創新高後,商務訂單較預期低、品牌商處於新舊產品交替階段,讓今年第1季全球筆電季衰退近兩成,第2季又有通膨等因素,預估出貨量再季減7.2%。
此外,手機、平板、智慧手錶等消費性電子也不容樂觀,各電子廠在3月的法說會,就異口同聲擔心通膨因素,造成消費性電子消費疲軟,例如消費者「(智慧)手錶在通膨時,可能就會多戴一、兩年」。
以營收結構盤點,筆電量體最大的台廠依序是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營收占比約落在四至七成,占比最高的是仁寶,2021年筆電營收占七成。
其中,仁寶可謂處於風暴中心,70%營收來自出貨縮水的筆電,剩下的30%則又以智慧手錶等消費性電子為大宗。澳系外資就點出,儘管筆電單價提升,但價不抵量,仁寶筆電營收將在2022年衰退6%、2023年衰退8%。
3月仁寶法說會中,總經理翁宗斌也坦承未來營運有許多變數,但表示單價高的商用、電競筆電占仁寶筆電一定比例,能支撐營收,目標是筆電營收逐季成長、非筆電則「有機會小幅成長」。
延伸閱讀
仁寶組隊拚5G,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前途黯淡,惟「這個」仍商機暢旺產
儘管遠有電子產品需求黯淡、近則有供應鏈混亂,兩個不利因素夾擊,但台灣電子組裝廠仍盼望伺服器,能做為營運的支撐力量。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今年上半年伺服器出貨仍受缺料所擾,且封城延遲零組件出貨。不過,因大型資料中心、企業客戶,加上因應雲端、遠距服務等,而對伺服器需求不墜,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可望保持雙位數年增。
目前電子六哥中,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已有一定規模的伺服器營收占比,約占20%~35%,和碩、仁寶伺服器則占比極低。
以鴻海為例,4月業績中手機為大宗的「消費智能產品」、電腦為大宗的「電腦終端產品」、零組件「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三個項目皆月減,唯獨伺服器所處的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則是逆勢月增「強勁雙位數成長」,也顯示了伺服器在現在電子產品普遍下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