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電子業環境丕變,致使大陸台廠一改過去將產線高度集中在中國的策略,開始提升「非中產能」。但蘋果供應鏈之一的散熱機構件大廠安力,為何偏偏逆勢投資中國,還能不斷拉升毛利率?
台灣電子廠以往集中投資中國,但如今大陸人力成本優勢不再,加上中美貿易戰後,基於風險分散考量,台廠紛紛降低中國生產比重,拉高東南亞與印度「非中產能」的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原先台廠在零組件與組裝市場呼風喚雨,致使陸廠老早就想以併購、入股入主台廠,希望扭轉乾坤,而最近台商撤離潮,給了陸廠乘勢承接的好時機,也撼動了台廠的領導地位。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詹文男比喻,陸廠崛起好比「狼群來了」,台廠除了跑掉、被吃掉,也能「與狼共舞」,有時不得不然,但也是另尋出路的機會。
蘋果供應鏈散熱機構件廠安力,正是「與狼共舞」的案例,更另闢蹊徑,舞出亮眼成績。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