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與印度、新加坡、美國的企業界朋友交流較頻繁,與台灣的交流較缺乏,這是不應該的。我們今天在這裡算是一個開始,希望在未來能夠真正把兩岸的優勢發揮出來。
首先,想比較兩岸IT產業不同的特點。市場規模上,大陸市場的規模是比台灣大得多,但是台灣的市場相對來說是比較成熟,也較為活躍。其次是消費能力,很明顯台灣高過大陸;第三、國際化的程度台灣也高過大陸。大陸的大城市還好一些,但是還是比較「本土化」,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上。
接著,比較人才的特色。台灣由於起步早,特別是外銷、出口方面的人才,以國際性的眼光來說,水平是遠高過大陸的人才。大陸由於開放的時間不是很長,最近十年才真正培養出一批人才。相較之下,台灣培養出大批有經驗、年輕的人才,大陸則還有「乳臭未乾」的感覺,在這方面大陸還是需要向台灣企業界多學習。
大陸這邊也有許多優點,相對來說,企業喜歡「向前看」,跳躍式的進行;更關注於跳躍式的發展,關注如何打破現有市場的格局。另外,就是對大陸市場更瞭解,這不用說。還有,相對而言,整個大陸的人才結構成本要比國際市場低,有利於未來市場的發展。
經驗、技術上,特別是經驗,台灣整個科技研發水平非常高,但是仍有局限,被約束在股市上,效率比較低。大陸市場起步較遲,而像亞信這樣的公司,在很多層面上其實是跟著客戶一道在成長。大陸消費水平最高的企業還是國營企業,知道如何與國營企業打交道,利用他們(台灣企業)的技術,加上我們的經驗,這是大陸企業的優勢所在。
綜合以上的優、劣勢,台灣企業如何與大陸企業聯合,如果一項好產品的生產,一開始就已經想到未來的大市場是在大陸,能從起步就定位,相信必能提高兩岸企業成功的機率。如果台灣根本不考慮大陸市場,或是不瞭解大陸市場,那麼做的很多動作都會偏離正軌;而大陸若是失去台灣的前瞻性,那麼很多方面也會落後,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