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88-06-15

瀏覽數 21,000+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本文出自 1988 / 7月號雜誌 第025期遠見雜誌

(一)「為什麼?」

六月初在北平停留的一週中,報紙上的頭條新聞每天都與經濟改革有關。「鄧小平對外國朋友樂觀預言:中國物價改革可以完成」、「我們有條件冒全面改革物價風險」、「中央政治局認為:中國改革進入了關鍵階段,抓住有利歷史條件,解決好改革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實行價格工資制度需有通盤考慮和系統方案。」

以一個學經濟的人的眼光來看,大陸的經濟制度早就應當徹底地改,但是要改革,真如鄧小平所說「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

以一個中國人的眼光來看,大陸的每人所得早就應當要提高,但也正如鄧小平所說:「如果現在不全面搞好物價和工資改革,不理順關係,要在下個世紀五十年內,達到人均(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四千美元的水平就困難。」

六十年後北平想達到的生活水準,去年的台北就已到達。同是中國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可怕的差距?

過去這邊的人民對這樣的差距自傲,現在,香港「九十年代」的李怡提醒我們:「台灣大陸何須比較」;過去那邊人民對這樣的差距可以忍受,現在則要問:「為什麼?」

(二)不改不行,改也不行

這次去北大、清華演講,就是要與北平的學術界來分享「台灣經驗」。

在北大經濟學院演講後,一位經濟系教授激動地說:「不是我不支持經濟改革,而是我擔心大多數家庭挺不過去。」

在清大經濟管理學院演講完,坐在後面的一位研究生大聲說:「在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中,沒有一次價格改革成功的。」

在餐桌上,一位曾去莫斯科大學進修過六年的經濟學家說:「搞活總比一團死水好。」

在一位前輩學人家中,他低沉地說:「不改是不行,但是要改革是困難重重。」停頓了一下又說:「再壞也不會比文革時候壞。我同意中央對物價改革「硬拚」的政策。」

想改革是大多數人的要求,怕改革則是普遍的恐懼。這真是一個不改不行,改也不行的僵局。

(三)「二、四、八」問題

當前大陸改革所遭遇的困難有制度上的與人為的因素,也有內在的與外在的因素。影響大陸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那些握有實權、享有待懼的利益團體內心的反對。

二千七百萬國家幹部,肯接受市場功能的調節而減少裁決權力嗎?四千八百萬共產黨員,肯放棄私利面對公平競爭嗎?八千六百萬國家職工,肯打破大鍋飯的保障認真工作嗎?這就是大陸留美學生余叢華所指出的「二、四、八」問題。

撇開特權階級,如果有足夠的誘因,十億人口可以變成推動改革的最大動力,否則,就變成了最大阻力。鄧小平曾一清二楚地指出:「改革是件要冒很大風險的事。」要減少風險,就要吸取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

(四)需要多幾個台灣

在北平的公開演講與私下談話,我反覆地說:要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台灣經驗是值得吸取的。

這些經驗包括了提高農業部門生產力來支持工業發展、擴大私有財產來提高工作誘因、建立市場體系來減少管制扭曲、減少國營事業用以鼓勵私人企業、增加教育投資改善人力素質、追求物價穩定減少人民恐懼。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台灣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大體來說政府部門沒有犯大多數開發中國家所犯的嚴重錯誤:如好大喜功的炫耀式建設、犧牲農業優先發展重工業、持續擴張的政府干預、過分強調公平犧牲效率、技術與行政官僚的財經建議不受重視。

概括地說,四十年來台灣的成功經驗是政府有策略,企業有誘因,人民有活力三者共同努力下的產物。

再回過來看這一過程,大陸不要學台灣對環境保護的忽視、對特權的容忍、對社會紀律衰退的束手無策。

鄧小平六月四日公開宣布:「我們在內地還要幾個香港」時,我在北平說:「大陸需要的是多幾個台灣。請台灣的專家與企業家來管理海南島,把海南島變成為第二個台灣。」

(五)沒有白吃的大鍋飯

在大陸要移植上面這些「台灣經驗」當然不比登天容易。好在鄧小平最近也說過:「長痛不如短痛。」要減少這種痛苦,中共的領導人還需要反覆倡導一些相關的觀念:

.天下沒有白吃的大鍋飯。

.只有透過個人財富的累積,國家才不會貧窮。

.經濟發展初期,政府如先追求公平,其結果既得不到公平,也得不到富裕;如果先追求財富,其最終既會有財富,也會有公平。

.普天之下有效率的國營事業都屬例外。

.實施全面經濟管制的國家,沒有不犯資源浪費、效率低劣、消費品缺乏的通病。

.現代政府的仁慈與好意,不是再透過對國營事業無底洞的補貼,而是創造有利的投資氣候與工作機會。

.政府的經濟角色是導演,不是主角;是裁判,不是球員,是啦啦隊,不是生力軍。

提倡這些觀念,正符合鄧小平的判斷:「只要我們向人民講清楚,人民是會接受政府決定的。」

(六)錢學森的警告

被大陸尊稱為大科學家的錢學森先生,在五月底所舉辦的「科學與文化」討論會上,提出了警告:「在目前這場全球經濟大競爭中,千萬不能慢吞吞,只有不屈不撓堅忍不拔拚看命去奮鬥,摔倒了爬起來再幹。否則,錯過了眼前的機會,這個地球上就沒有你的位置了。」

時間永遠不站在弱者這一邊。

索忍尼辛曾有一個鋒利的預言:「走向社會主義的各種道路,都在死點交會。」大陸經濟要起死回生,需要及時的全面改革。通向改革成功的途徑是吸取台灣經驗。

曾當選為美國時代週刊風雲人物的鄧小平,在晚年以政治生命做賭注來推動改革,應當得到「最佳勇氣獎」。我們不要幸災樂禍,而要樂觀其成。

十億中國人應當有權利享有免於貧困的生活,以及免於恐懼的選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