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防疫寶寶沒來!少子化第三次崩潰潮來襲,除了虎年忌諱還有什麼原因?

大數聚
user

大數聚

2022-05-07

瀏覽數 20,35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少子化的問題,一喊也喊了快20年,大家抱怨房價依舊漲,少子化根本無法對房價造成影響。少子化是房價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因素,況且這一批少子化學生才準備要就讀大學而已,大家卻誤以為他們已經要買房了。

少子化世代買房了嗎?

各位印象中的少子化是什麼時候呢?

如下圖1紅色框框中,從32萬的每年出生人口數,一路下跌到20萬的時候,我們可以稱民國94年到105年之間,每年出生人口在20萬人的這個區間為「少子化世代」。

各年度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各年度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少子化的問題,一喊也喊了快20年,大家抱怨房價依舊漲,少子化根本無法對房價造成影響。有關這一點有必要說明一下,少子化是房價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因素,近期房價上揚與疫情引發的資金狂潮有關係,況且這一批少子化學生才準備要就讀大學而已,大家卻誤以為他們已經要買房了,這個期待也太快了吧!

小老虎發威?二月僅有9617人出生 

2021年1月,第一次單月出生人口數跌破1萬人,當時也跌破了大家的眼鏡,本來期待2020年的Covid-19疫情會在隔年帶來「防疫寶寶」,也就是說疫情嚴峻期間不能外出(1月回推280天是109/3/27~109/4/26),只好在家製造小孩,以致出生人數暴增的美好成果。

110、110各月出生人數各年度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110、110各月出生人數各年度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然而,事與願違,一月的出生人數僅有9601人,顯然與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疫情可能導致人與人床笫之事也敬而遠之;今(111)年2月,又一次出現跌破萬人,二月人數僅有9617人,除了小老虎年出生人數本來就會比較少的原因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也是因為疫情嗎?

二月回推280天是110/4/27~110/5/24,確實是疫情比較嚴峻的時候,幫大家回憶一下,當時因「萬華人與人接觸事件」,導致該月確診人數暴增,疫情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二月,是否出生人數本來比較低?

除了疫情的考量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呢?是否二月一向是出生人數偏低的月份呢?

抓了一下政府公布的統計資料,將90年到111年各月統計資料加起來,各月累積總數如下圖,會發現確實2月比較低,也就是說110/4/27~110/5/24這一段區間受孕的情況比較低一點。

90-111年各月份累積出生總數(*Y軸僅顯示30-40萬人)。圖片來源:Dr. J

90-111年各月份累積出生總數(*Y軸僅顯示30-40萬人)。圖片來源:Dr. J

但到底是否係因為有離群值(某一年的表現特別差),導致二月平均數值比其他月份要低,還是幾乎每一年的二月都比較差,所以累積總數比較差呢?

2001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01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06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06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011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011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2016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16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21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2021年各月份出生人數。圖片來源:Dr. J

會不會與結婚對數有關係?

推論至此,大家又會想說二月為什麼偏低?

依據一項德國研究顯示,結婚後懷孕的婦女中,在一個月內懷孕的占42%,三個月內懷孕占75%;若參考此研究的論點,四月結婚人數應該會對於二月出生人數有一定的影響。

90-111年各月份累積結婚對數總數。圖片來源:Dr. J

90-111年各月份累積結婚對數總數。圖片來源:Dr. J

由上圖可知,除了7到9月之外,我國四月結婚對數確實是比較低,有可能成為2月出生人數較低的原因之一。

4月結婚對數為何比較低?也許與八到九月(鬼)月向來是結婚對數較低的月份,有類似的原因;蓋因四月諧音比較不好聽,也成為心中的忌諱,導致不太願意在四月結婚的人數較多。

少子化第三次崩跌

今(111)年二月出生人數9617人,第二次跌破萬人大關,綜整上述的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1. 小老虎年出生人數較低

2. 去(110)年5月疫情爆發

2月是歷年出生人數相對較低的月份也有關係,再推敲更深度的原因,可能與4月結婚對數較少有關。

本文提到各月出生人數的變化,但整體來說,長趨勢是愈生愈少,目前邁入第三波崩跌潮,從一年20萬出生人數跌到一年15萬,甚至於更低的出生人數。

改革「少子化」表現較差的5大縣市

政府對於少子化重要議題似乎沒有明顯且有效的改革措施,像是少子化辦公室於2017年停擺,已回歸行政院人口政策下的「完善生養環境方案」,各縣市似乎誤以為砸錢就行,大家比誰的補助多,這樣子的作法只是在有限的出生人數中爭搶,並無法改變長期出生人數減少的趨勢。

近幾年來表現比較差的5大縣市,由北而南分別是基隆市、苗栗市、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甚至於有時候臺南市也會竄出來,擠上最差前五名,生育率太低,自然影響各縣市政府的財政稅收,恐怕未來會如同日本夕張市一樣有破產的疑慮。

政府無法提出正確改善措施,實在讓人遺憾,這些縣市的長期發展性也讓人擔憂,可能會愈來愈惡化。

(本文獲《大數聚》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