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時不時放鬆,並非是壞事!及時行樂的原文就是「採收今日」,別把樂趣都放在未來

送自己一份名為現在的禮物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3-27

瀏覽數 29,900+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編按:這句拉丁箴言仿若心靈的警鐘,每當危機發生或千鈞一髮之際,它總會響起,使我們赫然意識到,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未來」,未必真的會出現。(本文摘自《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一書,作者為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等,以下為摘文。)

所謂的及時行樂,不光是享受當下的歡愉,而是要多實踐自己的核心價值。 

「及時行樂」的原文為拉丁文,出自羅馬詩人賀拉斯(Horace)的《頌歌集》(Odes),而英文的標準譯法則為「掌握今日」(seize the day),但另一種英譯「採收今日」(pluck the day)卻較有韻味,不僅少了強取豪奪的意味,且能呼應詩文的場景:摘採(carpe)成熟果實。

實際上無論翻譯為何,許多人都乾脆以原文當作座右銘,更使這句話成為刺青的熱門選擇。這句拉丁箴言仿若心靈的警鐘,每當危機發生或千鈞一髮之際,它總會響起,使我們赫然意識到,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未來」,未必真的會出現。

採擷今日,別太信任來日。 Carpe diem, quam minimum credula postero

賀拉斯如是道。

哲學家探討「掌握今日」 

不過「掌握今日」究竟什麼意思?難道人類只需要「今朝有酒今朝醉」,而不必多想未來嗎?這種想法與古希臘昔蘭尼學派(Cyrenaics)的主張頗為相近。他們認為,人類無須擔憂不可預測的將來,而應追求眼下能帶來快樂的任何事。此外,逝者已矣,我們也不必為過去傷懷。

伊比鳩魯也許會支持「及時行樂」的觀點:追求此刻的歡愉、忘卻對未來的煩惱。塞內卡寫下此學派的名言:「愚昧的人生是不知感恩又提心吊膽,且眼裡只有未來。」可是伊比鳩魯也明白,恣意享受當下雖然很痛快,但長此以往,勢必會產生問題,好比暴飲暴食或劈腿外遇。隨心所欲肯定令人快樂,但也必然會產生更多痛苦。

對柏拉圖而言,一味追求快活,並非圓滿的人生。在他的對話錄《斐來布篇》(Philebus)中,智者普羅泰克斯主張人生快樂就好,蘇格拉底則提出質疑:

沒有了智慧、記憶、知識和批判,你根本不知道或不記得何時感到快樂。你沒有人生,只不過是水母、牡蠣或某種海中生物,徒有肉體。

齊克果也反對追求及時享樂的人生。在《人生旅途階段》(Stages on Life’s Way)的〈酒後吐真言〉(In Vino Veritas)一篇中,齊克果描述了一場盛宴,酒闌人散之際,賓客紛紛仿效主人將酒杯砸在門上。最後一只酒杯摔出去後,門也應聲而開,如同死亡使者在回應主人,而滿地的碎玻璃則是象徵眾人缺乏深謀遠慮。

宴席間,享樂至上的賓客言談膚淺,只活在不斷流逝的當下,永遠不可能獲得任何滿足。無論此刻是多麼美妙,終會成為過去,你只能再追求下一刻,如此往復永不饜足。

時不時放鬆,並非是壞事

然而,時不時放鬆也並非是壞事,就連力倡自制的塞內卡也寫道:「讓心神歡樂而自由地舒展一下。偶爾喝點小酒,感受微醺的滋味。」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讓心神歡樂而自由地舒展一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讓心神歡樂而自由地舒展一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總而言之,所謂的及時行樂,不光是享受當下的歡愉,而是要多實踐自己的核心價值。

倘若旅行或與朋友同樂對你而言至關重要,那你現在就該先規劃活動,而不是等退休、事業上軌道或其他無關緊要的事。

享受周遭日常的小確幸

另一方面來看,在追求嶄新的視野之餘,享受周遭日常的小確幸也不錯。有些人會過分專注在朝未來邁進,而忽略了美食的滋味與街上建築的美感。誠如塞內卡所說:

盡歡不宜遲,明夜未必來;我的人生大限已經夠長了,難保還能活到下一刻。

在及時行樂的同時,也要記住:即使不知道明天會如何,或者是否有明天,生命依舊不停邁向下一刻。

無止盡地享受歡愉,會減損生命的非凡價值與意義,好比經營深厚的人際關係、追求長遠的目標與擬訂計畫。既要品嚐生活,但也該留意未來的福祉。誠如伊比鳩魯所言:

我們不完全擁有未來,也不完全失去未來。別理所當然以為,人生還有明天,也別因為人生快到盡頭而灰心喪志。

只為今日而活,恐將毀了明日;只為明日而活,則恐錯過今日。叔本華看透其中的兩難:「偉大的智者懂得享受當下,並將這種樂趣作為人生的目標。當下一切皆為真實,其餘全是幻想。不過你也可以說,這是最愚昧的生活。因為一旦此刻不復存在,一切便會幻化,你的心思也就白費了。」

粗暴地「掌握」今日就會破壞來日,但是把心思都放在來日,就會錯過現在。應該以此刻為主,但也不時要調整視角,關注未來。奧理略曾言:「送自己一份名為現在的禮物。」不過要注意利息是否都算在未來。

《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著,盧思綸譯,時報出版

《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著,盧思綸譯,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