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明新科大校長劉國偉:高科技產業大熱,技術人才供不應求

明新科技大學校長 劉國偉

邱于瑄
user

邱于瑄

2022-02-23

瀏覽數 45,550+

明新科技大學校長劉國偉。蘇義傑攝
明新科技大學校長劉國偉。蘇義傑攝

本文出自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半導體產業被喻為台灣的護國神山,政府更鼓勵頂尖大學與企業攜手成立半導體學院,培育高階研發人才。然而,不只頂尖大學,緊鄰新竹科學園區的明新科大,也自行成立技職中首個半導體學院。校長劉國偉認為,中低階層的技術人才是厚植產業的中堅角色,隨著產業應用,前景十分看好。 

隨著AI5G、物聯網等相關應用發展,我預測未來10年、20年,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榮景依舊。其中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傲視全球,不過人才短缺一直是產業痛點,不只台灣,甚至連美國、日本都開始搶人大戰。 

緊鄰新竹科學園區的明新科大,每兩、三天就有廠商會到學校,希望能找到更多人才。近年許多廠商回台擴廠,學校附近就有一間新開廠房,一次徵人就是6500多人,就算是全校畢業生給他,都還是不夠,周圍還有眾多廠商都求才若渴,可見人才搶手程度。 

現今,看準趨勢,許多學生也紛紛投入電機、資工相關領域,迎來「大電資時代」,甚至頂尖大學也攜手產業成立半導體學院,培育高階研發人才。然而,光有研發人才是不夠的,大批技職出身的技術專業人員扮演著穩固產業的角色,是人才投入的一大機會。 

入學即就業,實作能力就是優勢 

不少人總以為中、低階技術專業人員就是「黑手」,但現今多數學生都是穿著無塵衣白白淨淨的進出廠房,早已顛覆大家過去的印象。且一畢業就有三、四個工作,甚至在大學期間業界就開始搶人,像是實習時廠商就開出360004萬元的薪資。現今,我不會說畢業即就業,而是學生「入學即就業」! 

科技大學的優勢就在於與產業有更深的連結,且由於人才缺乏,也讓產學合作不斷增加,彌補學用落差。從課程、教學、實習、研究等,企業都扮演重要角色。以明新科大的課程為例,就有雙師制度,學生在學校跟著教授學習,同時也能跟著業師到廠房實作。 

更進一步,明新科大整合半導體相關系所,包含電機工程系、電子工程系、化學工程與材料科技系、光電工程系等,成立半導體學院,讓學生有機會聚焦於半導體專業。不同於頂大培育研發人才,明新科大以封測等技術人才出發,也透過政府與台灣日月光、矽格合作,建置「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示範工廠」,直接在校內就有實作機會。 

不管是在校內或是業界的實作經驗,都是重要的。我發現許多學生學習,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透過實作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回頭增加相關知識,且實作經驗的累積,也是技職人才相較於一般大學人才的強項。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抱持open mind,不限制發展可能 

許多人會想,我是否也有能力投入科技產業?我認為,學子在考慮相關科系時,不要因為數理能力不好就卻步,反而擁有open mind更加重要,不要去限制自己發展的可能。 

像是我曾遇過學生,一開始什麼都不懂,還有從其他科系轉系過來,但他們努力學習,同樣在畢業後也能進入相關產業。學生選擇大學、就業,也可以試著走出台北,在台北很多時候是在三、四個學生搶一個工作,但來到新竹,周圍科技產業鏈完整,是一個人有三、四個工作,且生活機能也快速提升。 

同時,我希望家長不要將傳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去限制孩子就讀一些科系,例如說成績好就是要去學醫。曾經,我也考上國防醫學院,但最後我選擇遵循自己的興趣,進入電機工程領域。不管是自己或是家長都不要強迫去就讀不喜歡的領域,有自己的目標與志向,才能更快樂學習。 

在大學學習時,我也鼓勵學生能夠跨領域,有些時候學生會找不到自己的志向或是興趣,但我經常跟學生講,雖然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你一定知道自己討厭什麼,劃掉自己不要的,其餘的多元嘗試,也能累積更多專業與經驗。 

108課綱下,人才將更加百花齊放,大家不妨走出舒適圈,去挑戰各種可能。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