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和軟銀8日正式宣布Arm收購計畫失敗,這筆交易計畫從宣布以來就激起眾多反對聲浪,包括高通、Google、微軟等科技巨頭,再加上美、英、中等國的監管機構展開調查,過關更是困難重重,所以這筆交易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
外媒CNBC指出,這項交易之所以激起眾多反對,在於Arm晶片設計的獨特性。Arm將「Arm架構」授權給全球數百間企業,蘋果iPhone和iPad、亞馬遜Kindles、汽車製造商都用到Arm架構。如果輝達阻止其他企業在半導體中使用Arm晶片設計,影響可能相當巨大。
Arm總部位於英國劍橋,在2016年軟銀以320億美元收購前,一直處於獨立狀態。
Arm架構晶片最初由英國運算公司艾康電腦(Acorn Computers)研發,但因為艾康電腦財務出狀況,1990年在獲得蘋果和VLSI Technology資助後,分割出Arm,成為獨立子公司。而Arm架構晶片用於全球95%智慧手機以及中國設計的95%晶片,被認為是英國科技產業的珍寶。
CCS Insight執行長Geoff Blaber認為,這筆交易一開始就面臨嚴格的審查和壓力,失敗告終並不意外;Arm當時晶片年均出貨量共達220億個,反對聲浪最明顯是來自Arm授權客戶,「這意味著Arm技術的戰略重要,以及維持獨立的迫切需要」。
軟銀預計2023年準備Arm的IPO計畫,但尚未確定在英國還是美國舉行。Blaber認為,對於Arm生態系統來說IPO是較好的選擇,但可能無法為軟銀提供相當的回報。
Tech London Advocates創辦人Russ Shaw在聲明中指出,IPO計畫勢必要選在英國,讓倫敦證交所成為Arm新家,更重要的是,英國要維持這一項珍貴科技資產的所有權,尤其在全球晶片尚未緩解的情況下,Arm在維持英國國際科技和經濟上的領先地位,發揮著關鍵作用。
本文轉載自2022.02.10「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