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月19日,市區戴口罩上街的不到一成,傳有一例SARS案例的新天地,人也增多了,悠閒的市民彷彿忘了世紀之疫的存在。
上海市民信心十足。餐廳的生意從前兩個月的谷底,開始有了一些人氣,浦東必勝客(Pizza Hut)披薩專賣店週末門口還排起隊來;房市則完全不受影響,二手屋成交價不降反升,個別區域漲幅還超過10%,房產交易中心雖需在入口處量體溫,但交易大廳人潮攢動,一位買房的人說,大家預計SARS過後利空出盡還會漲,現在趕緊下手。位於上海市中心南京西路的一處樓盤,5月1日起賣,三天之內,六百零八套房子就賣掉了六百套。一位上海商人表示,由於江澤民搬到上海武康路居住,加上上海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龍頭,政府無論如何會力保上海。
上海一直採取新聞控制與防疫措施雙管齊下的策略,使得疫情嚴重程度的意識很低。
新聞控制與防疫雙管齊下
然而,輿論對政府公布的數據信任度仍偏低。大陸著名報紙《南方周末》的記者表示,根據他對上海重要醫院的採訪,上海臨床病例應已超過八百例,光是瑞金醫院就準備了一千個病床。仲量聯行中國區董事楊金弟表示,政府數據有安定民心的作用,但她與周邊的朋友都認為實際情況應該更嚴重。
根據上海一醫院的負責人預警,接下來的兩週才是SARS的高峰期。
在悠閒的背後,各種恐懼也在滋生。浦東花木一個居住小區,居民發現有一位來自北京的租客,大家馬上合力把他趕出小區,並要求房東全面消毒。地鐵中,有人一打噴嚏,大家就臉色難看,有人逕自下車。商場中各式增加免疫力的產品狂賣,SARS當頭條封面的刊物也銷售一空。
SARS對上海社會經濟的衝擊減低,有賴上海市政府有效率的宣傳與防疫政策。宣傳上,除了統計數字令人安心,還動用上海文廣集團等所有的宣傳組織,製作新聞、戲劇、晚會節目、宣導短片來增加市民瞭解、克服恐懼。上海衛視新聞對一處浦東被隔離小區所做的直播報導,採訪家庭中父親與兒子,如何度過隔離歲月,除了十分感性,也消除大家被隔離的疑懼。所有公共場所都被規定貼滿標準防疫的注意事項,讓市民有充分的防疫意識。
對外商企業,上海文廣集團還請來上海杜邦、羅氏製藥、通用汽車、瑞安集團等著名外資企業總裁拍攝宣傳片。他們操著各國不同腔調的國語說,「我愛上海、我相信上海,」旁白則表示這些企業在SARS時期,營業額仍然成長。
防疫政策滴水不漏
防疫政策上,上海市政府滴水不漏。首先全方位管制與調查外來人口。
5月10日,三名台籍幹部搭計程車,其中一名從北京回來,到台灣朋友家聚會,經過司機舉報,這些台籍幹部與台商,一小時內被公安進門調查,全部受到監控管理,司機則被隔離。計程車司機與各種服務業人士,若知有人從外地入滬不舉報,會受到嚴重處分。5月1日起凡是從北京到上海者,需被小區隔離。台商關先生一個月前從北京返滬,本週就接到公安多次查詢電話,瞭解他現在動向與健康狀況。
另一位台商孫小姐從台北飛回上海,居家隔離的十四天中,每天都有居委會人員,上下午各一次到戶突檢量體溫。足不出戶的孫小姐,可以透過電話搖控居委會的人替她買菜或上超市採買日用品。據傳有位台商居家不到五天就擅自出門,結果遭到鄰居舉報。台商私下比較的共同心得是:「上海比深圳、北京都管得嚴!」
大多數的上海網路咖啡店與KTV都已嚴令暫時歇業。服務業需遵循一定的防疫操作守則工作,否則會被停業。民眾若是散布不實的SARS疫情,造成恐慌,則要受到處分。例如,上海第一例SARS病例是發生於徐匯區一位從香港返滬的李姓女子,發病後傳染給照顧她的父親。疫情發生不久,徐匯區長沈竣、主管衛生的副區長顧奎華、衛生局局長王勉忠全部遭到免職。
上海季風圖書公司總經理嚴搏非觀察,上海市政府有示範的作用,其防疫做法也可推行到其他省市。上海5月還調運了150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支援河北省對抗SARS。
疫情發生後,上海服務業一度癱瘓。旅行社停薪放假,餐廳客源稀少。在虹橋剛開業沒多久的味一番居酒屋董事經理黃世平嘆氣表示,客人減少到只剩兩成,生意虧損經營。外來人口多的新天地,餐廳生意更是零落,一位老闆表示,「大家只好勒緊褲帶。」但一些特殊行業卻生機突現,上海網路購物的交易量上升,企業軟體的網上解決方案大賣,同時公務包機一機難求。
上海身繫中國大陸經濟沈浮的大舵,與SARS的戰爭還在繼續,影響著未來中國經濟。上海若倒了,中國大陸的經濟也將信心全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