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我們共同的家。」政府為使「保護藻礁最大化、影響供電最小化」,藉由「三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規劃,藻礁生態更進一步保護,並且能夠透過三接卸收足夠的天然氣提供大潭電廠新燃氣機組,就能取代更多的燃煤發電,強化北部供電能力。目前的三接再外推方案兼顧用電與生態環保,是政府提供的最優解方。
自民國35年5月1日創立以來,長達76年台電天天都以勤勉不倦的態度當作勞動日,期盼盡心為全臺供電、修復電力努力,哪怕颱風豪雨土石流之下,冒險犯難也要正常供電,如今面對三接供氣議題,也致力於用對方法、誠懇溝通,創造供電和環保的「雙贏」。
增天然氣,才能減煤,達到穩定供電與環保雙贏
在全球溫室效應與極端氣候影響下,氣溫升高,加上疫情期間很多人留在家吹冷氣線上工作或學習,臺灣的用電量大幅成長,台電指出,歷史前十大用電尖峰都是在110年創下,接下來,秋冬空氣品質不佳,為了兼顧供電與環保,除燃煤電廠額外停機降載,同時積極推動建置空污排放強度僅有燃煤電廠三分之一的燃氣機組。
「只有燃氣機組如期上線,增氣,才能減煤,達到穩定供電與環保雙贏。」守家園,邁向燃氣發電機廠,達成降載減少碳排放量,是所有台電人的職責和理念,但願大家看到藻礁和燃氣供電、改善空氣品質都是可以同時做到的,不必成為選擇題。
大潭電廠接棒接得上,北部供電可免拉警報
台電舉大家關注的台中電廠實例說明,燃氣機組比燃煤機組減少三分之二的空污排放,而107年通霄電廠3部燃氣機組上線後,燃煤量大減610萬噸,為了進一步改善空污,台電積極推動燃氣發電,除了台中電廠,還包含通霄電廠更新擴建、興達及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輔以自建天然氣接收站,提升燃氣發電占比及天然氣存量。
由於未來每年用電成長率預估將高達2.5%,若要繼續推動增氣減煤,急需大潭電廠接棒,就像接力賽,接住這一棒,北部用電才追得上,台電指出,大潭電廠肩負北部科學園區、各工業區及北北基桃近千萬人用電需求,對穩定供電至關重要,尤其北部地區是用電重鎮,109年用電占全國40.5%,但發電量僅有34.6%,長時間都需要中南部電力支援,不單單損耗線路,也危及國家整體電網的供電安全,未來核二廠、協和燃油電廠除役後,更需要大潭電廠燃氣新機組適時銜接,提升北部供電能力,以免供需失衡。
產業發展、空氣品質,可和三接外推後的藻礁共存
「減煤是各界期盼的目標。」台電說明,三接如期上線後,可供氣給更新後的大潭7號機以及預計111年、112年依序上線的8、9號機,增加發電量193億度;如果三接停建或遷移,大潭機組肯定面臨至少11年發電不足的困境,每年發電量直接短少137億度,若以燃煤用量計算,相當於500萬噸煤,不僅區域供電無法平衡,還讓近年努力的空污改善成果倒退回去。
台電依循國家重要能源政策「增氣減煤」,帶給全臺良好空品,前提是供氣要能如期到位,現在正是關鍵的時刻,三接順利啟用,即可幫助臺灣能源轉型之路順暢,綠能發電也很快就能加入發電行列,萬一三接興建受阻,就像有瓦斯爐,卻沒有瓦斯,什麼菜都做不出來。
兼顧北部用電、產業發展、空氣品質都可以贏,經濟部的解決方是顧供電更護藻礁,重新規劃三接工程從藻礁區域內的232公頃大幅縮減為23公頃,向外海外推以後,避開潮間帶藻礁區域,不會挖到海下的礁石,並採取棧橋工法讓海水如常暢流,保持藻礁生態發展的多樣性,生態和穩定供電部署平和並進。
(台灣電力公司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