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人體老化時,掌控情感的能力衰退,代表這個人天生的個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變得更明顯。比方說,天生頑固的或多疑的人,在大腦還健康的時候,某種程度可以控制自己的頑固或多疑,但當大腦機能一衰退,天生的性格就控制不住,變得冥頑不靈。(本文摘自《與父母相處不內傷》,作者為保坂隆,以下為摘文。)
關於遺產:父母沒給,你不能硬要
過去,除非是財產豐厚的資產家,很少人繼承父母遺產需要繳納遺產稅。但是, 日本在平成27年修改遺產稅法,目前4人中就有1人需要繳納稅金。
這麼一來,很多人不想繳稅,開始要求父母改成生前贈與。這麼做有時確實是節稅的好方法,但也有很多父母不願配合。
我一位醫界學弟就曾想說服父母生前贈與,過了不久,他一臉沮喪地來問我:
「剛開始還滿順利,當然除了父母外,我也和兄弟姊妹都談過,想請父母將手頭的有價證券以生前贈與的方式先過戶給我。沒想到,有天父親忽然說:『還是不要生前贈與了。』
『我又不是想要財產,只是不想繳稅而已,』儘管這麼說,父親還是不肯點頭。『到底為什麼?』我這麼問,父親才說:『朋友告訴我,一旦辦了生前贈與,孩子就會瞬間變得冷淡不孝,要我小心一點。我怕你們也會那樣。』你說,這下我該如何是好?」
其實,這位父親的反應也是失智症的初期症狀,沒想到同為醫生的學弟竟然沒有察覺,這讓我有點驚訝。
大腦老化,掌控情感與判斷的能力變差
在這裡我想再次說明,儘管程度有所差異,但是每個人都會老。人體老化時,大腦也不例外,一進入六十幾、七十幾歲,大腦機能肯定會衰退。大腦的老化特別容易從司掌理性與情感的前額葉皮質開始發生,使人掌控情感與做出綜合判斷的能力變差,大大影響與周遭其他人的關係。
掌控情感的能力衰退,代表這個人天生的個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變得更明顯。
比方說,天生頑固的或多疑的人,在大腦還健康的時候,某種程度可以控制自己的頑固或多疑,但當大腦機能一衰退,天生的性格就控制不住,變得冥頑不靈,一心認定「子女就是想騙我的錢」,不管怎麼說都聽不進去。
最遺憾的是,或許因為媒體經常報導子女騙取父母金錢、兄弟姊妹其中一人獨占父母財產、子女擅自竄改父母不動產持有人名義等等事件,導致長輩陷入「會被小孩騙」的被害妄想之中。
放下與年邁父母抗爭的執著
以我學弟父親的狀況來說,除了大腦的衰退外,還得加上高齡者特有的心理因素。仍在工作崗位上勞動賺取收入的人或許很難理解,只靠領國民年金生活的高齡者由於沒有收入,會想盡辦法保護手中資產。學弟父親也在朋友的建議下加深了這種心態,才會無法下定決心辦理生前贈與。
如果已經是這種狀況了,就不該強迫父母辦理生前贈與,如此要求他們只會加重被害妄想,造成反效果。
這種時候,建議可請父母先寫好遺囑。這是最能表達「自己沒有要在父母生前偷走財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