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懷抱著120分熱情的黃麗燕,從基層助理到外商執行長,帶領李奧貝納集團成為台灣第一大廣告及數位社群經營公司。
在廣告業深耕近40年,她戰功彪炳,在業界蔚為傳奇;在近日離開原職務之際,獨身的她靠著「新三子」(樂子、銀子、身子),延續專長幫助台灣中小企業建立品牌意識,活出精彩的第三人生。
工作對黃麗燕而言,不只是工作,更是生而為人的價值與熱情所在。
過去,有人提到星期一症候群(Monday Blue),每天早上 7 點就坐在辦公室的她立即反駁,「我沒有,每天來上班都很開心,我不解為何週日要放假?」
也有朋友看她的工作量大,善意提醒要她好好休息,她卻回答說,「我喜歡工作, 我就愛工作,你不叫我工作,我反而會生病!」
對於像黃麗燕這樣,對工作懷抱著 120 分熱情的工作者,人生字典裡沒有「退休」二字。即使近日她已向公司提出申請,即將離開任職 20 年的李奧貝納(Leo Burnett)集團,但對她來說,離開現有職務,並不是退休。
永不言退 協助中小企業深化品牌意識
「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必然有離開的時候,但人只要持續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就沒有退休這件事。」走過懵懂求知的第一人生,經過閱歷豐富的第二人生,62 歲的黃麗燕精神奕奕地聊著新計畫, 離開職場後的第三人生,她以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建立品牌意識作為新志業,持續為社會做出貢獻。
從業資歷近 40 年,黃麗燕最初從打字員一職進入職場,因工作勤快認真,三個月後就晉升為祕書,再一路被拔擢至行政主管。1985 年她以門外漢之姿轉戰廣告界,一路歷練至成為外商集團執行長,帶領李奧貝納連續 11 年蟬聯台灣第一大廣告代理商,堪稱廣告業的傳奇人物。2019 年她出版自傳《外商 CEO 內傷的每一天》也成為話題之作, 擄獲不少年輕粉絲。
這兩年她也開始授課,以多年累積的能力、經驗與人脈,輔導新創事業與家族企業二代執行長,輔導過程中讓黃麗燕深有感觸,「我常常想,為什麼日本的百年企業超過 2 萬 5 千家,居全球第一, 但台灣卻幾乎沒有百年企業?」
黃麗燕認為,台灣中小企業以製造起家,缺乏品牌意識,因此難以擺脫低價競爭的宿命。「產品大同小異,唯有品牌才能與眾不同。」她點出中小企業要走出台灣,立足全球的關鍵。
「客戶八成以上是國際級品牌,例如麥當勞、 賓士、海尼根等,過去我都是幫外國人賺錢,現在終於有機會幫台灣人用品牌賺錢了。」黃麗燕說, 建構品牌並不是業務部、行銷部的事,而是從上而下,從企業 CEO 的腦袋開始翻轉起。她希望藉由自身專長持續協助台灣中小企業 CEO,組織百業聯盟打「世界盃」,大家一起來學習以國際品牌得到百倍成長,並由此催生出更多台灣百年企業。
第三人生 靠「新三子」活出精彩
獨身的黃麗燕認為,要活出精彩的第三人生,「新三子」(樂子、銀子、身子)是最重要的支柱。她把工作當成人生中最大的樂趣,對於貢獻社會永保熱情不言退,而有了樂子以後,第二根支柱就是銀子,也就是正確的金錢觀。
「很多人以為金錢是安全感的來源,但財務管理不是最重要的。」黃麗燕強調,理財並不是無止盡的軍備競賽,也不是追逐遙不可及的數字,而是建立心理上的餘裕。多年前一樁往事讓她明白,要不被金錢束縛,更重要的是降低自己的欲望與需求。
1989 年,當時月薪不到 5 萬塊的黃麗燕,帶著 10 萬元積蓄前往倫敦遊學。為了省錢,她天天步行一個半小時,往來於校園與民宿之間。某天放學返回民宿途中,因天氣太熱,途經冰淇淋店時, 她突然好想買冰來吃。「口袋裡有錢,但又覺得民宿快到了,再忍一下就好,就在店門口走來走去, 猶豫不決。」
最後,她狠下心來沒買,回到民宿時,整個人幾乎累癱。此後,黃麗燕謹記著為了買一支冰淇淋而狼狽不已的感受,決定這輩子絕不讓自己想要買東西的時候沒錢買,不僅努力工作以獲取更高的薪水,也把欲望與需求降到最低。
即使多年來任職外商 CEO,擁有高薪,黃麗燕仍維持著簡樸的生活。接受採訪時,她一如既往不化妝、不染髮,數十年如一日穿著寬版黑西裝搭配襯衫,腳踩運動鞋,揹著雙肩背包,就連手上的錶也是家人送的。
她並不是苛待自己,而是「不在乎的事就盡量不花資源去做」,讓自己在金錢使用上保有彈性, 甚至還有能力捐出百萬元做公益。
黃麗燕的理財之道也很簡單,她持有股票,但將股票視為觀察產業趨勢的工具,每檔持有不超過五張,例如為了觀察大數據產業潮流,她在大數據分析公司 Palantir Technologies 甫上市時以每股 10 美元買入,一直擺著沒賣,目前該公司股價已超過 26 美元。她也買房子,但都是為了自住,購買前審慎評估過環境、路段與交通等基礎條件,住了幾年後換房子,自然賺到增值。
健康為要 規律運動比買保單更重要
除了樂子、銀子之外,黃麗燕認為,身子,也就是「健康」,最為重要。
「買保單不等於買到健康,想要提早防範風險,現在就開始運動,與身體對話吧!」黃麗燕坦言,自己年輕時一天工作長達 15 個小時是常態, 某次為了爭取一份合約,她和公司團隊熬夜奮戰, 甚至兩天兩夜沒回家。
雖然工時長、壓力大,但黃麗燕並沒有讓生活只剩下工作。再怎麼忙,她都會安排時間和家人聚會、到戶外踏青看海;再怎麼不順,她每天泡澡做冥想, 睡前都會寫下感恩日記,釋放負面情緒。多年來,也就這麼安然度過,甚至在 50 歲前很少用到健保卡。
抗壓性高也讓她忽視了身體上的小病小痛, 多年來黃麗燕都沒有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直到 3 年前跌了一跤,摔裂了膝蓋裡的半月板(meniscus),沒想到舊傷尚未痊癒,不慎又摔了一回,導致右手粉碎性骨折。這下子黃麗燕終於學乖,開始認真做復健,腳傷、手傷才逐漸康復。不過直至此時,工作繁忙的她依舊沒有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一次赴越南演講的行程中,竟引發頸椎椎間盤突出,就算醫生阻斷了手部神經,她還是難受到睡不著,甚至深刻體認到何謂「久病厭世」。
「現在我都跟同事說,不要用身體健康來賺錢,因為金錢或者親友的關愛,都無法減輕身體上的痛苦。」經過這幾次的病痛,黃麗燕決定還給身體一個「交代」,找來健身教練一對一上課,每周上健身房報到勤練肌力,持續至今。
「健康長壽的最終目的是利他,利他不一定是捐錢,也可以是捐演講、捐知識、捐笑容。」黃麗燕說,或許有人認為,人生何必活得這麼辛苦?但對她來說,傳統上所定義的退休生活,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否定,只要還有給予的能力,就可以繼續貢獻社會。採訪末了,她不改直率開朗的風格,半開玩笑說:「不過,我每天都會退休一次,就是上床睡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