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南永康工業區的可成科技,十多年前還是家小型的鐵工廠,如今已成為獲利能力極佳的高成長科技公司。
可成現在是國內最大的筆記型電腦鎂合金機殼製造商,主要產品為筆記型電腦的鎂、鋁合金機殼、硬碟機讀取器搖動臂與硬碟鋁合金基座。1999年營業額首度突破新台幣10億元,達10.3億元, 2000年在筆記型電腦需求下降的情況下,營收為11.86億元,仍較1999年成長15%。
集十三年鎂合金壓鑄經驗,並一向強調掌握完整技術與走國際路線的可成科技,在1997年取得宏?筆記型電腦內構零件的訂單後,就陸續得到康柏、戴爾、廣達和英業達等國內外大廠的訂單。「我們第一個想去接觸的一定是國際大廠,來自於外銷的營收更曾高達總營收的80%以上,」可成科技總經理洪水樹說。
目前筆記型電腦機殼及組件占可成年度營收的40%以上,加上其他3C產品如行動電話、數位相機、個人數位助理等機殼則占總營收80%之多。另外20%的產品則包括辦公用電器(如影印機)機殼及電機類工具外殼(如釘槍、電鑽)。
鎂合金具有質薄量輕的特點,在現今3C產品都往輕、薄走向的趨勢下,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另外鎂合金具有散熱快、耐熱佳、堅度與剛性均優的好處,優於傳統ABS塑膠材質的機殼。
十多年前,當洪水樹還在就讀台大醫學系時,就已注意到了鎂合金單價要比鋁合金高出好幾倍,他表示,「差異性想法」驅使他不願目睹原是家族生意的鐵鑄廠只做平價量產的生意。當完兵後,在長庚醫院任住院醫師還不滿一年,身為長子的洪水樹便毅然決定放棄醫師的生涯而挑起經營鐵鑄廠的責任。
1989年時,徵得父親同意,洪水樹自西德買進了第一台鎂合金壓鑄機,當時這部機器的金額相當於工廠一年的營業額。之後連續數年可成投入的金額也都相當可觀,「那時候就是憨膽,」洪水樹笑稱。
自己研發製程
洪水樹對於鎂合金鑄造這個產業一直很有信心,他認為這個傳統產業事實上是以知識為主軸的,而且深具規模經濟潛力。所以他認為可成須不斷從經驗中去培養自己的實力,從原料進廠至成品出廠,可成必須自己去研發一套完整的生產製程。
近年來可成逐年增加研發人員與經費的比重,目前可成研發人員約一百人,研發費用則占營收的3%左右。除了技術與製程上的研發外,可成還著力於金屬材質的改良,今年3月自清大取得「結晶微矽化」專利製造權,這項技術將可使現有的金屬結晶顆粒由現在的20微米縮小到3微米,使得鎂合金將來可以運用在更多的領域。
另外,鎂合金壓鑄成型由於製程相當精密細膩,歐美鮮少廠商投入此領域,這也迫使可成不得不自己研發技術。靠著可成及其他廠商(如華孚工業)的努力,台灣在近年來的技術水準已直追日本,價格也較日本便宜一至兩成。
產品良率是決定鎂合金鑄造廠商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標,良率愈高表示公司從原料管控到技術與員工效率都有一定的水準,同時生產成本也能降至最低。可成長期以來累積的經驗與技術,在產品良率上一直領先其他的廠商。量產已超過十年的硬碟機讀取器搖動臂與硬碟機鋁合金機座的良率更一直維持在九成五以上。鎂合金機殼方面,在經過四年的運作後,可成早已達到七成以上。
國內目前能與可成分庭抗禮的只有華孚工業。洪水樹指出,可成與華孚目前囊括了筆記型電腦鎂合金機殼在台灣80%以上的市場。
目前可成在台南縣永康鄉的新廠房已落成,面積一萬六千坪,為原來散落於永康工業區內五處生產線的三倍。另外,可成在大陸蘇州及菲律賓的蘇比克灣的廠房也已陸續投入生產,公司目前所有廠房的面積加總達兩萬多坪。
3C產品(如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數位相機、個人數位助理等)的機殼目前占可成相當高的出貨量,洪水樹希望將來可成能成為輕金屬工業裡世界級的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