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台灣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開始,走過網路泡沫化、911 事件、SARS、全球金融海嘯到當前的新冠疫情,台灣產業界展現出高強度的韌性,在人均GDP突破三萬美元,象徵經濟成長的同時,台灣產業界更應該思考,我們再創產業榮景的第二曲線在哪裡?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身為全國商管教育的引領者,成立全台第一個產業博士(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DBA)學程,透過嚴謹的學術養成,幫助台灣各產業領導者以科學的研究方法面對管理的實務挑戰,帶領企業邁向永續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台灣企業家偏好依據直覺做決策判斷,而學界則偏重理論研究,只有DBA能夠揉合理論與實務,在未來充滿高度不確定變因中,以堅實理論為基礎,創造出新的典範。」國立政治大學DBA執行長鄭至甫指出,整合了企業管理學系、資訊管理學系以及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等系所資源,以廣而深的商學理論,鏈結高階管理實務議題應用,「培養高階領導人成為『產業思考者』,帶領企業快速創新、轉型,並且有系統的整合,發展成一套務實架構來傳承經營智慧與決策模式,正是政大DBA的目標!」
企業家心中的問號 在政大DBA找到答案
「其實很多企業領導者或是中高階經理人,讀完EMBA或是修了很多課,但心中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或是很想知道成功的商業案例其關鍵原因到底是什麼?這樣的經理人就很適合攻讀DBA,而且讀起來充滿主動性」,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宋皇志與企管系主任胡昌亞不約而同地提到。
因為,企業經營多年下來,高階管理者都曾遇過不同的營運瓶頸,有些甚至至今懸而未決。為了找出答案,這些學生們的企圖心與積極度,除了展現在大量閱讀老師們安排的實務論文與個案研討上,更透過高精準度的提問、與授課教授對話,在課堂互動中激盪出精彩的火花。
大師級師資+小班制 打造跨界深度互動學習場域
政大DBA著眼於「本質最相近,互補性又最高」的出發點,整合企管系、資管系及科管智財所等兩系一所的跨領域師資,每個系所每屆最多只收3~4人,以名符其實的小班制,能與大師級頂尖教授深度互動,同時透過必修與群修課程,進行跨領域的系統性學習。
政大資管系主任洪為璽表示,以資管系為例,課程設計將資訊議題模組化,把未來趨勢包括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大數據等,透過研討與實作,放進企業高階管理者的視野,之後再延伸到企管系與科管智財所的創新智慧營運等相關範疇,將更有邏輯脈絡。
本土商管個案鏈結在地需求
當學生以自己面對到的企業瓶頸為題,透過邏輯思辨、脈絡推演、加上創新思維以及科技應用,形塑出其問題背後的理論架構,發展出真正創新的突破時,「實務論文刊登或是個案發表,就成為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胡昌亞指出,「這些具有本土意涵的個案,更貼近華人管理思維,在傳承上,具有珍貴的價值。」
除了管理知識的交棒外,鄭至甫也強調,政大DBA未來更將致力於國際交流,結合政大商學院與政大既有的國際夥伴資源,擴大與歐、亞市場的一流頂尖學府合作,進一步從多元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