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時代,總會冒出不同的管理理念與經濟思潮;
有些稍縱即逝,有些歷久彌新。
1990年代,波特教授的競爭力學說左右了宏觀決策。
在新經濟與網際網絡全盛時代,「創新」與「速度」獨領風騷。
進入知識經濟的2002至2003年,全球突然陷入前所未有的通貨緊縮。
從跨國企業到中小企業,必須立即調整所有營運策略,
從人員配置、資源整合到新產品的推出時機。
面對這一劇變,企業最需要的不再是彩虹般的想像力與新商業模式,
而是扎實果斷能帶來實效的執行力。
這正就是為什麼一位美國企業領袖與一位著名顧問合寫的《執行力》一書
在美問世後,立即洛陽紙貴,被視為企業力爭上游的新聖經。
事實上,把一個對的任務,或者一個對的策略,徹徹底底的完成,
從來就是企業成功關鍵。徹徹底底的完成就是執行力。
本書作者指出圓滿達成執行力的三個步驟:任用對的人才,
採取對的策略,以及完成對的營運;但是企業領導人必須自己全心參與。
這本《執行力》新著,以實戰經驗,生動例子,提出具體步驟。
台灣經濟當前面臨的困境即是政策空轉,以及排山倒海而來的無力感。
因此本書不只是企業家要讀,決策階層更要讀。
——只有靠「執行力」,政府才能終結政策空轉。
——只有靠「執行力」,企業才能反敗為勝。
——只有靠「執行力」,台灣社會再能重現生機。
全國上下應當將2003年訂定為「台灣執行年」。
台灣,只有從「執行力」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