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孩子,闖吧!

洪淑娟
user

洪淑娟

2003-02-01

瀏覽數 13,600+

孩子,闖吧!
 

本文出自 2003 / 2月號雜誌 第200期遠見雜誌

在哈佛大學攻讀生物統計碩士的兒子傳回來他申請博士班的SOP(目的陳述)。詳述自己在喜愛的電腦、微積分、生理學與醫學專科當中取得平衡,想進入Bioinformatics(生物資訊)與新生兒科,期待有所突破的心路歷程。

他希望我與他的爸爸能瞭解,並說他愈寫愈想去念,心情就像跳級及考轉系考時一樣熱切。我濕著眼眶回信:媽媽以你為榮,我所受的教育讓我栽培你到今天,相信你受的教育足夠讓你做正確的選擇。孩子,你闖吧!

國內的醫學教育、醫學生的理想與醫師的能力、操守,隨健保財務危機與打錯針給錯藥烏龍事件被詬病,讓孩子鬱卒。

至於選科,從五年級開始就嚮往進入新生兒科,這種拯救巴掌娃娃、隨叫隨到的行醫生涯,壓力太大,違背我希望他過Easy life(輕鬆生活)的初衷。

於是我鼓勵兒子進入哈佛公衛研究所,增廣見聞提高視野。

他本來申請台大小兒科住院醫師,卻因為與期末考撞期,不能參加口試而自動棄權。眼見歸國之望受挫,迅速寫好SOP,連同新出爐的StraightA成績(經濟與生物統計滿分),請求包括哈佛在內的學校讓他逾期申請,真的被同意了!

我鼓勵他,菩薩關了一扇門,卻給你開了好幾扇窗子,跳吧!誰叫你得到媽媽跳窗子的基因。(當年念書時加班,實驗室鎖住了,就當窗子是門!)

在雙親皆為醫師的家庭裡,孩子習醫似乎是宿命。說白了真的很簡單,能幫助別人,有趣又有錢賺的行業,人間幾許?

e世代的孩子,成長於安逸,多數不知人間疾苦。「哈日」「哈美」、飆車、瞌藥,有幸自外於這些誘惑的優秀孩子,籠罩於濃濃的社會價值觀下,習醫、電腦、法律、金融,以便通往人生坦途。其中醫科七年,住院醫師四到五年,博士或專科養成四年,一位博士醫師正是「三十五」高齡。他們戮力研究,期待能找出致病因子,一舉殲滅某種疾病。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兒選擇漫長艱辛的路,Easy Life遙遙無期。在「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同儕就業心態影響下的醫學生,能為興趣與服務人群從醫,更是難能可貴,身為母親縱然心疼,也只有支持。

獨立人格與醫術的養成曠日費時。請各界給予鼓勵、引導,尤其是學界、醫界前輩。我兒小六跳級、大一轉系,深受國家教育體系栽培,我不希望他一去不返。

盼政府能營造頂尖醫學人才願意回國的環境,相信這是國人最大福祉的依歸,也是國家社會的責任。

(本文作者為牙醫師;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